不要只说不要

 


无论是恋爱、工作或生活,


练习说「不」,是个很重要的沟通课程,


但练习说「要」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主张。


清楚说出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别人才知道如何配合!


 


直到已经念大学的时候,个性似乎尚未脱离青少年叛逆期的她,在家庭里经常表现出对立的态度。
不管是父母跟她说什么,一律回答:「不要!」


 


外婆说:「天凉了,加一件衣服吧!」她回答:「不要!」


妈妈说:「多吃点青菜,把汤喝完!」她回答:「不要!」


爸爸说:「客人快到了,帮忙整理一下!」她回答:「不要!」


 


父母的溺爱,让她的「不要!」在家里说得理直气壮。
奇怪的是,这样的孩子到了外面,反而表现得十分顺从,不敢随便对别人说「不要!」


 


一个在她眼中根本就是奇貌不扬的男孩主动约她看电影,心里明明打死都不愿意,
但迟迟就是无法把「不要!」说出口,只好用拖延战术,三番两次借口临时有别的事情而爽约。


 


◎可以说「不要!」;但要讲究时机和诀窍


 


拒绝,是一种艺术。「不要!」两个字,说得太快或太慢,都很容易造成伤害。


 


另一位女孩,有个很特别的经验。她心中早已经有位钟情的白马王子,但基于女性的矜持,不想主动示爱。好不容易,有一天在很意想不到的情况之下,那位白马王子竟不请自来向她表白。



「有空吗?我想约你去看电影!」


 


大概是太紧张了吧!她脱口而出的字,竟是:「不──」


 


瞬间心碎的男孩,面红耳赤地逃离尴尬的现场。
后悔莫及的她,像好友坦承:「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不──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
没想到对方只听到「不──」还没来得及把后面那一段「不可能吧!你怎么知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就转身逃走了。


 


还有一个太迟才说「不要!」的例子,也算是悲剧一件。
三年多以来,一个男人拖着一份无以为继的恋情,终于向对方提出「分手」的要求。


 


「我『不要』再这样继续耗下去了!」


 


她泪流满面地说:「我做错什么?」


 


「其实你对我真的很好,只不过我发现我们真的不适合。」
他没有说穿,早在交往第二个月他就想分手了,就是因为她真的没做错什么,才会拖了那么久。


 


◎从「不要」到「要」之中,就是彼此谈判的空间


 


教人如何说「不要」的技巧,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建议,例如:「不要立刻拒绝、不要轻易拒绝,不要生气拒绝,不要随便拒绝,不要无情拒绝,不要傲慢拒绝……」总之,时机和态度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要只说「不要!」;而应该学着表达「要!」


 


否决别人的提案或请求,当然可以直接说「不要!」但其实对方真正想要的答案是「要!」这两个极端,并非完全没有交集。从「不要!」到「要!」的过程中,就是彼此谈判的空间。


 


学习用「要!」代替「不要!」,会让人际关系更周延。
说「要!」,并非委曲求全地全盘接受对方的要求,而是代表「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看!」


 


即使对方是求爱而来,你真心不喜欢他,
只少可以得到「我『不要』和你做情人;但是我『要』和你做朋友。」这样的结论。


 


无论你面对是──难以配合的请求、不合心意的追求、或是近乎命令的要求,除了直接说「不要!」之外,提出「我要什么!」的实际主张,反而有助于双方沟通彼此的期望,得到新的共识。


 


◎说「不」很困难;但相较之下,说「要」可能更不容易


 


虽然很多人觉得,说「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相较之下,说「要」可能更不容易。
不信你多观察那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很轻易脱口而出地说「不要!」当你问他:「那你要什么?」他可能就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否定别人的提议,真的比较省事方便。但要你讲出具体的意见,确实得费点周章了。


 


无论是恋爱、工作或生活,练习说「不」,是很重要沟通课程,但练习说「要」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主张。总要能够清楚说出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别人才知道怎么样跟你配合。
只要语调客气、立场坚定,无论赞同或反对,都是可以沟通的开始。


 


不清不楚的灰色地带,并不等同于留白,也无助于拓宽彼此的视野,反而会拉长双方的距离。
也许,它可以避免短时间内的冲突,但长时期的互动,还是要靠正确的沟通。


 


无论青红皂白,反正一路坚持说「不要」的人,我会把他当成天生的「反对」党。
永远只说「要」的人,若不是太贪心、就是个滥好人,我只能深深寄予同情。


 


我最怕碰到仿真两可的人,永远分不清楚他讲的到底是「不要」还是「要」,让我即使有诚意要让他在相处的时候舒服一点,都还会害怕自己是不是搞错他真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