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期待….这是菩萨的「无所求」….
人痛苦就是一直想求, 已经有却求更多, 求不得苦啊!
文.桥田寿贺子
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
处理人际关系时,因为有所期待,因而倾尽心力对待对方,结果认为自己「遭到对方背叛」的人好像很多。
其中最严重的对象多数是自己的孩子。因为认定将来需要孩子照顾的期待心理驱使,导致拚命地宠爱孩子。
有些父母单方面想着「将来要让孩子照顾自己」,然后建造两代同居的住宅。但是与儿子夫妇几乎很少接触,
于是又发出「不应该是这样的啊」等抱怨的想法,这样的人比预料中还要多。
这些人当中有些会因为心中很在意,而toukuei儿子夫妇的生活,然后说些「昨天有人送糖果给他们,
竟然没分给我」或者「自己吃火锅,也不叫我」,尽是想些琐碎的事。
要糖果可以自己买呀!儿子和媳妇自己吃火锅,你也可以找好吃的东西慰劳自己,不时招待朋友一起过
快乐的生活。针对每件琐事去留意儿子夫妇的生活,因此每天活在怨恨的心情里,最后还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啊!
过度期待会认为自己遭到背叛
其实,希望孩子在你有事的时候能照顾你,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当你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时,
很容易就会将这种心情转化,认为孩子背叛你。
但是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是背叛。事前也没跟你商谈,也没有约定,他们完全不了解双亲的想法。
于是你就抱怨「期待他十项,他只做到五项」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因此,改掉这种想法就没事了。把一开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因为是零期待所以你不会抱怨「他只做到五项」
而是改口「他竟然做到五项」的想法。
如果你到现在才说出「我盖房子给你们住」「我替你们付买公寓的头期款」这种好像要从事等值交换的条件,
也只能得到不满的心情而已。
照理说年轻的夫妇资金不够买房子,替他们盖房子也没什么。问题是,不是送给他们钱,而是借给他们。
即使是亲子关系也要打契约,让他们每个月摊还借出去的钱。
换句话说自己要下功夫,想办法有钱可以过富裕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还是觉得孩子很可怜,实在不忍心,那就将他们还的钱存在银行里,以后再给他们。
重要的是必需守住人与人之间的「分际」而已。
如果你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支持孩子,孩子就会被你宠坏而没有办法独立。
一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东西看,孩子就习惯被宠,因为孩子喜欢受宠就觉得开心,
这样的父母也是无法独立的父母。
孩子是孩子,我是我
总之,我的观点是即使你跟家人同住,还是要秉持「基本上你还是一个人」的意识。
「过了二十岁的儿女就是属于社会的,养儿育女的任务结束后,你也要回归社会」这就是我的想法。
在所谓的少子化(孩子少,父母老)的现代社会,每一个孩子的花费的确明显增加了。
每一家的父母亲都很自然地想,只要是为了孩子就该尽量去做。但是,还是应该避免为孩子花费太多金钱。
我的话好像很无情,我一直认为,建立孩子大学毕业后,应该还给父母大学学费的制度,应该是很好的作法。
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为止的学费,但是孩子如果大学毕业成了社会人士,就应该将大学学费分期摊还给父母。
如果这样做,孩子脑中就有独立的意识会萌芽。再说从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虑,如果自己一生中赚的钱
全都花在孩子上,孩子长大离去之后,自己还有很长的日子要过,生活可能变得很困难。
对父母亲而言,孩子独立的时候,也正是再度回复自我的时候,也因此,
我劝大家一定要花点钱在重新培育自己、让自己成长这件事情上。
如果父母与孩子双方都能独立,这一来就可以彼此协助和慰劳。亲子间谈钱并非是污浊或无情的行为,
我们不应该有这种意识。如果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能够从头修正自己的生活观,
当然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我认为,必须从黏黏腻腻的亲子关系中脱身,过清爽干脆的亲子生活,才能确保好的心情。
【桥田寿贺子 精采语录】
◎跟亲戚、邻居之间,尽合理的义务就够了
只和自己想真心交往的人维持关系,生活应该会更美好。请先厘清对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能让你轻松活下去的秘诀。
◎夫妇不说话,不一定就是不和乐
意见合不合与感情好坏无关,夫妻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时常把「都是托你的福」挂嘴边,
感恩和赞美就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
◎别等临终才来「立遗嘱」
不管是财产分配或葬礼想要如何办,都一定要遗嘱中写清楚,并且年年拿出来检视或修正。
本人如果不在生前交代清楚,反而会造成后代争议的起火点。
◎认定人本来就不同,就会发现对方的优点
对儿媳妇,如果从开始就不喜欢,那么就算她有优点,相信你也会看不到。
问题是无论是谁,多少都有优点,最重要的是认真地找出这个人的优点,然后承认和接受它。
◎别期待靠孩子过活!
照理说年轻的夫妇资金不够买房子,替他们盖房子也没什么。问题是,不是送给他们钱,而是借给他们。
即使是亲子关系也要打契约,让他们每个月摊还借出去的钱。
换句话说自己要下功夫,想办法有钱可以过富裕的退休生活。
◎要有勇气「讨厌时就直说」
拒绝之后,可能有人会说「那个人好冷漠」,不过漫长的人生中,这只是小事一桩而已,不必太在意。
因为在意别人的批评,结果却不能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样不是很无趣吗?
◎人生只此一回,想去那就去吧!
旅行不一定要完全照着行程表前进,看眼前什么是最重要的,想清楚再做,事后才不会后悔,人生亦然。
埋首工作之余,别忘留意四周美景,活在当下才是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