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成为佛陀,并不在于他出身王室,或者修过苦行、能为大众说法,而是因为他在人间体悟人生的真谛——缘起。「凡是存在,没有无因而自然的;没有恒常的、独立的;一切的一切,是关系的存在。因关系的和合而出现,因分离而转化。……具有这样的正觉内容,才称为佛。」
* 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人间佛教,是整个佛法的重心。
* 印度佛教的先后五期,从创立到衰灭,正如人的一生,自童年、少年、壮年、老年到死亡。我以为,佛法不能没有方便,不能不求时地的适应,但对于方便,或为正常之适应,或为畸形之发展,或为毒素之羼入,必严为料简,正不能率以方便二字混滥之。
*中国佛教在圆融、方便、真常、唯心、他力、顿证种种观点的困缚之下,已经失去了佛教在印度最原始的生气;再加上,从康藏向东弥漫而来的神秘、欲乐之说,已有了逐渐泛滥之势。所以,要对治中国佛教的积弊,唯有「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1.梦境的解释、分析,只是在了解心中隐藏多时的事
2.自梦境分析出来的结果,并非绝对的,只能当作参考
*除了豺狼的利齿外
还有什么能磨出羚羊的健肢?
除了恐惧
还有什么能使鸟长翅?
除了肌饿
还有什么能赋于苍鹰以利眼?
世界之宝 来自暴行
*牵情
世间几许事, 往往由于时过境迁, 顿成过眼云烟、了无牵挂
唯有至深的情谊,不论时空的转换、 岁月的迁流恒常, 一如细水悠悠、历久在心灵深处、最深底汨汨汇流、不停不息
.牵挂
千万次爱的积累,偶然被爱的经验,编织出无尽的牵挂.牵挂丝丝屡屡的情,是深深浅浅的缘.无情不牵挂、无缘不挂牵.无牵挂的人便是
断了情、了了缘.其实凡人谁能无牵挂?牵挂是地老天荒的盼望,牵挂是来自心头的祝愿,牵挂是埋在心底的梦想,牵挂是童话般美好的怀想.盼望寄出的信能够收到回信,盼望撒下的种子总能发出小芽,盼望早谢的花来春开出新花.
*一片云在飘. 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云动, 其实那是你的心在动 . 最美的景色是人的心情, 旅游者不须到处履行到此一游的职责 .
* 要解决问题,一定要用最大诚意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