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
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充满自信的,而不成功的领导者总是误用自信的。
自信与自大、自恋、自私、自负只有一线之隔,有些领导者常将后面的形容词理解成自信,结果造成自身的悲剧。南韩的科学家黄禹锡因涉嫌对其干细胞的研究成果造假,从民族英雄变成国家之耻,韩国首尔枢机主教金寿焕提起这件事时,甚至激动落泪,许多人为他急功近利的行为感到惋惜。但也有人为他开脱,认为这是韩国社会集体对英雄的崇拜意识逼使他造假,也许这种分析有其道理,然而,对黄禹锡个人来说,他可以这么为自己开脱吗?不,作为南韩科技界的领导者,他的造假行为已经引起对整个国家形象的损伤以及对研究风气错误的示范道歉,这种后果必须自己承担,不能归咎于他人。
我举国外科技界的例子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的领导行为难道不存在这种现象吗?太多了。有的主管好大喜功,在自己的任内冲出了很高的业绩,却把一堆应收帐款丢给后继者收拾烂摊子;有的主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中,认为非我莫属,听不见不同的声音;有的主管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处心积虑的将短期见效的工作交给自己信赖的部属,使他们容易有所表现,而将需要长期累积才能完成的任务丢给非自己派系的人,让他们默默难鸣;有的主管在错误决策后,不断的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或将错误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结果伤人伤己。
这些都是犯了自大、自恋、自私、和自负的毛病。因为他们误解了自信的意义。自信是对自己相信的事实抱持着坚定的信念,但是这个事实是透过自己内心不断反省得到的。换句话说,领导者必须透过反思看到真正的事实,这才有自信。
英特尔的创办人安德鲁.葛洛夫(Andew Grove)曾经写了一本书《惟偏执狂得以幸存!》(台湾译为《十倍速的时代》),许多人把它当作领导者圣经奉行不移。不错,环境变化的很快,没有特长的人或事业都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偏执者如果失去自省力,就不会发现自己经营事业的根本目的在哪里?在满足自己的发明欲,还是在解决人类的困扰?当你有了这种自省力的时候,就不会偏执。所以,温世仁先生在世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他相当反对偏执狂得以幸存这句话。过世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评价这本书是“一本精采的书,也是一本危险的书”。
我自己的体会是领导者过分执着自己相信的事,反而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压力,最后会压垮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放松自己认为可以掌控的,重新思考任何可能性。以下的故事“东坡雪松”给我自己很多的启示,记述如下: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普通的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沿。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撑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是其它的树,例如那些柘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柘、柏和女贞这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不一会,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吻着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了。”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其实,领导就是一门懂得适时弯曲的哲学。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