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 领导是处理人的工作,人与人之间最难处理的就是沟通,尤其是主管有他既定的职责与角色。 主管要扮演什么角色?要如何发挥他的职责?简单的说,主管对部属要激励他们、要指导他们、要培育他们、要提供谘商与辅导;同时,主管相对于自己的主管又是一个部属的角色,要追随与辅佐自己的主管,要成功的扮演工作上的职务角色,主管就要很清楚的了解这些内涵,这就是所谓的“人际领导”。 如果我们去访问一个称职的主管,我们会发现,他一定在上述的工作中有自己的心得;相反的,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不称职的主管,他会在这些工作上饱受挫折与煎熬。 曾经有一位主管在年终的回顾报告中写到:这个工作违背我的初衷,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存在着需要我来带领或是指导别人的工作,大家应该自动自发才对,为什么现在业绩不好了,反而要我来负责,人员有缺失了,也要我对他们的行为负责,这太没有道理了。 他的想法对吗?其实,一方面是没有做好主管的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不清楚主管到底该做什么事? 我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我是来做事的。如果说话的人是部属,表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出现障碍;如果是主管,这绝对是一个需要再教育的主管。 我们曾经定义“领导式管理”是一种既要达成结果,又要赢得人心的管理模式,达成结果是管理的效能,但赢得人心则是领导的效能,两者不互排斥,也不能截然划分。那么,主管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一种释放人潜能的工作。具体的说,主管要发挥他人的潜在力量。 激励他人,是最基本的工作,但,激励不是慷公司的慨。大多数人谈到激励,后面都会带着措施两个字,也就是说激励要拿出实质的东西来,例如:奖金或是福利等,其实是不对的。为什么有的主管讲两句话就让你热血沸腾,但有的反而让你气愤填膺,原因是他刺激了你内心深层的东西,那是你的潜意识–有的是过去的经验累积,有的是你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逻辑,有的可能是根本不知道的心理思维。激励人,就是让每个人正面的价值得以实现。所以,适当的赞美人是一种激励,让他感受到他的重要性,不论是口头的,或是实质的都是一种激励。如果有的人需要刺激,我们称之为激将法的负面激励,也可以称之为激励。 指导他人,是经验的传承,带着经验不足的部属去完成工作。有的主管会认为带着他人做还不如自己做,这就是指导的误区,因为指导有方法。日本人常说的工作教导,就是在工作上“说给他听,请他说给你听;做给他看,再请他做给你看,确认所做的是否达标?”特别是工作经验不足的新手,指导是主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培育他人,是根据部门与公司的发展需要提供训练的机会。和指导类似,但培育不一定需要主管亲力亲为,而是需要与人力资源部门有很好的分工,有的在公司内部轮岗训练,有的要请外部老师设计结构性的课程培训。 谘商他人,是对部属的问题行为提供建议。部属会发生问题行为并不是他是一个故意制造问题的人物,可能是角色的冲突、心理的失衡或是一些环境的因素造成,在先进国家,企业除了要考虑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外,也要顾及到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所以对工作者提供心理谘商是企业的义务。其中,对一个人能否适任工作,提供生涯规划的建议,是属于最基本的谘商工作。而主管必须学习谘商的技巧,这样主管才能在部属成长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 辅导他人,是针对部属的需要提供专业的意见。辅导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教练,因为教练不是要上场打球的球员,他不能代替球员的角色,所以,当主管开始扮演辅导者的角色时,通常这个部门的成员是相对较成熟了,他们需要个别的专业协助,但首先主管要让每个人愿意将自己的需求谈出来。辅导,有人称为引导,是运用团体的动力让每个人互相帮助对方,以发挥群体的智能与动能。许多高阶的Coach、Facilitation或是组织学习的技巧,都是帮助主管做好辅导的工作。 追随与辅佐他人,是成为主管的好帮手。追随别人容易,但辅佐就困难。中国人谈到辅佐会提到三个代表性的人物:韩信、张良与萧何,他们辅佐刘邦打天下,韩信擅长用兵,是开创型的辅佐者;张良擅长谋略规划,是智囊型的辅佐者;萧何擅长行政支持,是幕僚型的辅佐者,三者不可偏废,但每个人可能因为志向、专长、性格不同,扮演其中一种就不错了,何况兼顾三种!而每一种辅佐者都有与主管相处的诀窍,才不至于让主管有所顾忌。 以上这些工作,其实都是沟通,只是加入了主管的角色与职责后,具体的化为人际上要建立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