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从情绪解读做起! 「谁叫你每天摆个扑克脸,孩子谁敢靠近?」老婆不甘示弱地反击。 结果,夫妻你来我往地唇枪舌战,双方偶而因话语占上风而洋洋得意,然而这个家庭里真正的问题焦点却被模糊了。 如果这个男士回到家之前,把工作上的压力暂时留在屋外,只把自己最好的脸色、与对家人的关心带回家中,相信家庭气氛会缓和许多。 有一回,一位十二岁小男孩私下告诉我:「我妈妈的脸色很难看。」站在五步远的妈妈正好转过脸来,小男孩和我同时看到了一张严肃、带着无奈的脸庞。 我决定要协助这对母子化解相处上的障碍,首先,从「情绪解读」做起。 | ![]() |
我问妈妈:「妳很希望儿子听话、不要太晚回家,对不对?」妈妈很自然地点点头。我又问一句:「妳是不是常觉得儿子响应你的时候,眼睛都往下看?」 「对,老师妳说对了,我每次都纠正他。」 「如果妳脸色再调整一下,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笑容,效果会不一样哦!」 这位妈妈终于弄懂儿子为什么常躲着她,原来她的「脸上表情」阻挡了儿子靠近,原来儿子解读到妈妈的情绪是:「你不乖、你不懂、你很差劲!」,这使得儿子越离越远了。 万一,明明一方想表达的是关心的、支持的讯息,可是因为从小的情绪表达模式是封闭的、是有所保留的,致使另一方收到的讯息不足,甚至是错误的,那么,就会产生相处上的误会。 「情绪解读」过程中,也不全然都是对方的责任,如果我们站在自己单方面的立场,认为对方的表达(包括表情、动作、感觉、语词等)莫名其妙,甚至是不可理喻,我们不妨在被激怒、或想打退堂鼓之前,勇敢地问对方:「你的意思是……?」 多一点勇气、多一层关心、多一次互动,有时会看到「情绪解读」后的真相,你可能看到「张牙舞爪」的背后是「脆弱无助」,你可能了解到「垂头丧气」背后的「渴望求助」。 杰默当然看到了,但是他很挣扎,要不要相信主持人?主持人真的会帮助他夺得冠军赛吗?银幕上,我们看到杰默正在冷静沉思,其实,这就是他心中正在做「情绪解读」,从参加节目竞赛以来,主持人一直是支持他?还是排斥他?对于一个一直排斥他的人,有可能在最后助他一臂之力来得胜吗? 当「情绪解读」终于做出正确判断时,杰默选择了「D」,一个和主持人提供的相反的答案……。 剎时,铃声大作。杰默赢了,杰默做出自己要的正确答案。印度此时,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欢欣鼓舞,祝贺这一夕之间脱贫的大男孩。 而奸计不得逞的主持人,虽然在摄影机拍摄之下是笑容满面,连声恭禧,其实,看得出来——眼角表情的僵硬…… 「情绪解读」是一门很有趣、很值得学习的成长功课,对家人、对同事、对客户,我们都需要这个新时代的人际进阶课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