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些什么」的哲理

马修‧梅伊(Matthew E. May)/丰田汽车/



 《基业长青》、《从A到A+》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教授从史丹佛商学院甫毕业,第一个接触的职场就是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在这段初入职场的时间里,他初尝留白的价值。一位指导过他、他颇为景仰的教授纠正了他缺乏纪律的毛病。这位教授专精创意与创新,告诉柯林斯,他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忙,却忙得没有焦点。

 她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那段期间,吉姆.柯林斯雄心万丈,追逐他精心策划的目标,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一切。只不过飞驰冲刺引发的杂乱喧嚣,同时充斥在他职涯生活的每一角落。她这番话使他暂停脚步,重新思考自己的作为。这位教授要柯林斯做一个「功课」,她称之为「二○-一○」的练习:假设你继承了一笔两千万美元的遗产,但只剩下十年寿命,你所做的事情会不会不同?你尤其要问自己──「我会不再做些什么?」

 这项功课果然达到预期效果:柯林斯停下脚步,思考什么事对他最重要。柯林斯说,他有三个理由认定这番思考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首先他觉察到,自己盲目冲刺却选错了路,等于将庞大精力投在错误的事情上。他发现自己痛恨当时的工作,于是立即辞职,回到史丹佛,展开研究、教书与写作的新职涯。

 其次,这项功课成了与他长相左右的座右铭,不断提醒他,时间有多么重要、多么珍贵。现在,他每逢一年之始,首先总会选出这一年「不做些什么」,而他的每一张待办工作清单,一定纳入「不再做什么」项目。柯林斯宣扬他的这种作法,力促他的观众与读者,在订定待办工作清单时,必须同时列一张「不再做什么」的清单。为了落实这张清单,他的忠告是,严格执行以下这件事︰先想清楚,将目标和目的排出优先级,然后,将这张表最底下的百分之二十永久删除。

 最后,在他研究企业的过程中,这个思考原则能协助他,找出某些公司所以能成就出「伟大」、而其他公司只是「好」而已的原因。伟大的公司能不断去除那些无关宏旨,对获利、热情、与完美等准则不能带来重大帮助的活动。获利,意指为公司以及客户带来价值的活动。热情,意指除了赚钱以外,公司还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完美,意指面对每一项工作都能集中全力、执行得没有瑕疵,使其他业者无从与之竞争。伟大企业付诸实行的每个活动,都必须能满足这三项准则。

 吉姆.柯林斯二○○三年在《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发表〈停止作为〉(Stop Doing),论及为什么「不做」这么重要:

 「一件伟大艺术品,无论是一首交响乐、一本小说、一幅画、一家公司、或最重要的,人的一生,组成的要件不仅是这项成品当中有些什么,『其中没有什么』也同样重要。真正伟大的艺术家、真正不凡的艺术品之所以与众不同,端在于能严格遵守『丢掉不适合的』,也就是说,要能割舍可能已经投入几天、甚至几年心血的成果。」

 柯林斯这番话,对我彷佛是当头棒喝。当时,丰田每年都能成功实现几十万项创意,而我受雇担负一项独特而且挑战性极高的任务:找出丰田如此神乎其技的原因,背后暗藏着什么独家流程。我读到柯林斯这篇文章时,发现:原来丰田的每一项创意,背后都有着「不做些什么」的哲理。

 我突然觉悟,我在观察这个问题时,一直用错了方式。出于自然与本能,我过去观察的一直是「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些什么」。一旦改变了思索的方向,对我而言,研究神乎其技的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便成了探讨丰田系统中「没有什么」,了解它如何不再做、哪些事不再做。

 丰田能抛开一切缺乏热情、不够完美的事物,当时已经成为美国市场领先豪华车品牌的凌志(Lexus)车系,突然成为这项能力的闪亮典范。与「有什么」相比,「没有什么」往往同样、甚至更加有力。这种简单的思考,使我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事实上,它让我眼前呈现出一种全然独特的现实,改变了我一生。(本文摘选自《少了一部分,为什么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