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1. 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其服务社会的精神
2. 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给别人,一定要
   自己监督
3. 所谓弱势阶层,是由经济环境和文化行为两方面造成的。“经济平权”的目标,是为弱势阶层创造机会平等 。但文化行为的改造,则要靠劳工阶层自己。

4. 如今美国的精英,则靠考分、大学的学位、领导世界开拓经济和科技前沿的个人素质来出人头地。
5. 美国和中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都由民族主义的大国情怀所驱动,两者却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6. 在欧洲,大学的竞争,体现在学生入学的竞争上。但是,在大学之间却无所谓竞争。大学都是在官僚机构的 领地之内各安其位,旱涝保收。

7. 美国的大学没有中央计划,没有国家标准。在私立大学之外,所谓公立大学实际上就是州立大学。
8. 在1950年,三分之二的美国大学是私立的。经过六、七十年代州立大学的飞速扩张,到1988年,私立大学仍 然占美国高等院校的54%。这些私立大学,经营如同企业,在 市场上激烈竞争,彼此抢学生、抢教授、抢研究 基金,后起的州立大学也不得不加入这样的竞争。
9. 日本的大学,说到底还是欧洲模式。中国现在的大学制度,实际上也是欧洲体制的变种。这个体制失败的要 害,是国家控制大学。大学经营遵循的是官僚逻辑而非市场逻辑。

10 要建立美国大学的多元格局,鼓励私立大学,引入市场机制。
11 我们怕的不是遍地野鸡大学,而是几个精英大学垄断教育资源。所以,在断绝对大学无条件的财政拨款的同 时,我们必须放松对民间大学的管制。
12 东西文明之间分途,不仅仅在于儒教与基督教的信条,而在于这些不同的价值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力。

13 所谓孔子学院计划,是要在美国、瑞典、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建100个孔子学院,而且号称都要建在 繁华的市中心,其最大使命就是教外国人中文。这就等于把我们这么一个穷国的教育经费,挪用到了美国这样 的富国之中。
14 美国人学中文,大部份是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来中国赚钱。他们甘心情愿自己掏钱学中文,根本不用中 国方面的经费来鼓励。
15 在我们眼里,美国是个自由、多元、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人追求个人主义,喜欢挑战权威,同时又宽容一 切。这关于美国的“观念原型”.

16 对中国人来说,有两个美国。一个是我们熟知的美国,以纽约、波士顿和旧金山、洛杉矶为代表。那里的人 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对新鲜事务见怪不怪。
还有一个“陌生的美国”。那里的人保守封闭,从众心态也许比我们还重,一到星期天就去教堂,从来不看“ 纽约时报”。
17 有穷人的美国,有富裕的美国;有基督教的美国,有世俗化的美国;有都市的美国,有乡村的美国;有相信 公立学校、政府官僚和福利社会的“软”美国,有要摆脱一切“公立”和官僚控制、接受市场的严酷挑战的“ 硬”美国。
18 承认偏见是减少偏见的最好办法。

19 我信奉小政府的自由竞争体制,相信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反对过分的社会福利,尊重人们从宗教信仰到性 行为方面的选择。
20 SAT的分数只是录取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你还要提交带有自传性的短篇作文、个人简历、高中成绩、课 外活动记录以及各种成就证明,许多人还要经过面试。因此,如何包装自己,就成了一个复杂的学问。
21 青春期的野心,已经使优秀学生越来越集中在几所超一流大学,各州的顶尖高中毕业生,全向“常青藤”流 动,因此这些人大学毕业后很少回来,造成各州的“脑力外流”。

22 近几年美国经济转型,制造业没落,服务业崛起,白领工作增加,蓝领阶层乃至工会的势力越来越小。
23 美国的各类大学将近4000所,吸收这么多大学生,应该是不在话下。但是,精英大学则是有数的。
24 欧洲的贵族是世袭的,美国的精英却是基于个人的优异品性、在一个开放社会的竞争中自然胜出。

25 在“二战”前,美国被所谓的WASP所统治。WASP是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新 教徒)的缩写,描述的是美国的“建国种族”。
26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成人期在26岁左右才算开始。美国人似乎可以没完没了地享受自己的青春期,当个永远也 长不大的孩子。
27 人的创造力有一定时限,学者一般在成名前是创造力最旺盛的,等成了名、上了年纪时,常常江郎才尽,只 能靠吃老本。

28 当前MBA面临的危机,多少可以归结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正在从“管理时代”向“创造时代”转型
29 现在的MBA所缺乏的技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导一个团队的沟通、人际交往和励志技巧;第二 ,对具体的专业科技的掌握。
30 在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企业环境中,不仅仅是经营管理知识,文化趣味、价值取向、道德品性、对人性的洞察 等等,都成了企业领袖之必须。

31 MBA毕竟不是一个道德学位。道德是要从小培养的。家庭、社区、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 品性的关键。商学院应该指导学生理解企业行为的社会后果。但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传授企业所需 要的技能。
32 劳工阶层有深刻的反智主义传统,许多人就是在“读书无用论”的文化中长大的
33 从世界的香料贸易、蔗糖贸易、奴隶贸易,一直讲到棉花贸易、石油贸易,分析这些贸易如何塑造了从前近 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如何影响大国的兴衰。

34 所谓弱势阶层,是由经济环境和文化行为两方面造成的。“经济平权”的目标,是为弱势阶层创造机会平等 。但文化行为的改造,则要靠劳工阶层自己。
35 布什2000年竞选总统时,以“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为旗帜,最多是个温和的保守主义者
36 美国61%的高中毕业班的学生,每天下了学要打3个小时工,你还指望他们读什么书呢

37 18岁的美国人,生活在“软美国”中。30岁的美国人,则生活在“硬美国”中。这两种美国,造就了不同的 美国人。
38 美国的公立学校体系,是“软美国”的象征。在那里,一切被官僚控制,繁文缛节不可胜数。对孩子娇纵无 度,无法管教。
39 当这些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马上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硬美国”:你没有本事就找不到工作,工作表现不好 就被解雇,甚至有时忠于职守也会丢掉工作

40 福利制度,使“硬美国”变成了“软美国”。
41 我们陶冶文雅之品性,但不流于奢华;我们培育知识,却不伤于柔弱。
42 大英帝国,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就是因为被统治贵族软化为“绅士帝国主义”,失去了其蛮性的动力,最终 从“日不落之国”走向日薄西山

43 现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子弟,从三四岁就开始为了进“常青藤”而竞争:钢琴、芭蕾、外语、足球,一个班接 着一个班地上。
44 在被人逼问到种族问题时,他们的解释是:他们是企业领袖,碰巧也是黑人;但他们绝不愿说自己是“黑人 企业领袖”。他们不否认他们的肤色,但认为肤色和他们的工作没有关系。
45 保守派的黑人开始争辩:不错,种族歧视仍然无所不在,但毕竟在制度上美国社会已为我们提供机会。我们 有自由,有发展的空间,应该对自己负责,不要总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别人的原因

46 当今美国黑人的问题不是白人的歧视所造成的,而是黑人男性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性欲,却不要承担由此引起 的社会责任。据统计,至少70%的黑人孩子是非婚所生。
47 美国是个最大的移民国家,有最高的“轻症躁狂”发病率,同时又是新公司诞生最多的国家
48 不打仗了,头盔却多了。冒险精神少了,自我保护意识强了。人们即使从事游戏性的事务,也越来越避免真 刀真枪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