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情消费——养活周边一条街

 


大学校园中“消费白领化”、“恋爱闪电化”已成公论,综合这二者,“爱情消费”所处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其拉动经济增长的速度足可以养活学校周边一条街。这并不是社会学家以及师长的危言耸听——看看同宿舍、同班同学以及任何我们熟悉的人(包括自己)的恋爱方式以及谈恋爱前后的变化就不难推论:爱情的确需要不菲的投资。


  


男生追MM的花销


  


电话话费,每天几个小时的聊天,时间是滋养爱情的保证(如果是内线,这笔钱可以暂且省下。) 请她以及她的舍友吃饭的开支。在食堂吃当然没面子,而且环境也不够高雅。还有,所谓“娘家人”的敲诈也怠慢不得,这笔开支也必不可少。


  


在情人节、女生节、她的生日以及任何一个扯得上的节日送她鲜花、巧克力、礼品以及吃饭的花费。


 


以上几条仅仅是平均水平,倘若有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那个男生来一场由100根蜡烛组成的“See how much I love you”的魄力,那开销另当别论。


 


女生的抱怨


 


爱情这回事多半男生主动,追MM的花销是造成男生“负翁”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男生在出手之前一定要准备一个“恋爱基金”。而在已经确定关系的情侣中,女生的经济压力也并不小。


 


一个大二的女生总疑惑自己的钱怎怎么花得那么快,不知不觉囊中羞涩,也得四处借债。但其舍友却并不奇怪:女生一谈恋爱就会变,平时挺节俭的一个人,现在买衣服、做头发、买化妆品特别舍得花钱,给男朋友买衣服也非得名牌才好意思,一件衬衣168元,天!


  


女为悦己者容,恋爱中的宝贝都那样。有女生如是抱怨。


  


浪漫还是虚荣


  


爱情并不像言情小说、青春偶像剧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这年头所有人都变得实际了,但希冀浪漫、虚荣与攀比的心理还是存在,情人节还得还是得送花,收到的是一支而不是一捧,丢人; 收到的一捧只是普通的红玫瑰,不是红衣主教、蓝色妖姬,丢人……于是乎,就有了女生楼下情歌不断,甚至有乐队演奏;就有了某男生暑期打工,新学期连续送玫瑰,再奉上专场电影; 就有了某女生在外地男朋友来济南探望之后,不得不吃了一个月的包子…… 打肿脸也得充胖子,爱情需要钱来滋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附近的咖啡厅、餐馆、美容美发厅必然红火。山大周围的几家餐馆、饺子城均是生意兴隆,那种通宵的娱乐场所更是收入不菲。


 


爱情,负担不起?


 


有人感慨,没钱就别谈恋爱。找男(女)朋友,一要有钱,二要有时间。金燕西那样的人是首选。在消费问题上,人与人是不一样的,虽然爱情平等,但消费未必要一样。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比起中学生来,大学生的经济稍微自主了些,或许还有一些兼职以及勤工俭学项目,但对于庞大的“爱情开支”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家境不太好的同学,要么狠狠心跟家里要钱,要么四处借钱,成为“负翁”。有的家长就很疑惑:我每月给他那么多钱,怎么还说不够?


  


爱情是美好的,但如果仅仅建立在吃喝玩上,似乎乏善可陈;消费本无罪,但如果给我们的家人朋友带来负担,似乎难辞其咎。


 


爱情消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