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必须能够被看见、被接受、甚至被感谢,
但最重要的提前,其实是──符合对方所需。
我们所有学会的好处、发挥的长才,
都必须转化为别人的利益,价值才有真正恒久的意义。
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变动也就跟着波涛汹涌。
一家新的媒体进入市场,许多同业的高手被挖角。
一些留在原先工作岗位没有变动的人,心中也是百味杂陈。
有一种类型纯粹是忠于职守,不想随波起舞。另一种类型是没有什么特别表现,谈不上功劳,也没犯错。自己以为是一种稳定,却不知道已经被列入「留校察看」的名单。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类型,是被特别慰留下来强化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担任编辑采访工作的她,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类型,总之,她没有被高薪挖角。
老板虽然热情挽留,但也相对地给予压力:「从现在起,每个星期公布写稿见报字数,排名最末的几位,要自己当心了。」
接获这样的消息,她不得不比从前更积极,挖空心思构想各种采访报导的题材,希望自己写的每篇稿件,都能被老编看上而见报。「否则,我可能会丢掉饭碗。」她焦急地告诉我。
经济景气不好,产业竞争更加惨烈,不但消费需求呈现两极化的趋势,高级精品和路边摊的商品比较受欢迎,连工作需求也有两极化的现象──炙手可热的人才,大家抢着要;生产效率不佳的同仁,却个个饭碗不保。
这种时机,更突显「价值」的重要性。工作价值很高的人才,手边可能还有几份工作可挑;
工作价值偏低的职员,一旦失业后可能连一个只求温饱的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成败的关键聚焦在「价值」。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就成为个人生涯发展不可或缺的技能。
创造自己的价值,不只是可以应用在办公室里,人生舞台上的每一处场景,你都将因「价值」而发光。
◎五种策略,循序渐进地创造自己的价值
只要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根本不怕被公司辞退;反而是公司很怕你不做了,千方百计要留住你!
哦,不,应该说是留住你的价值。
我曾经在《创造自己的价值》这本书中,和读者分享了很多有助于创造价值的实用方法。
后来接到上百封的读者来函,想要进一步询问更高层的价值策略。于是,我依照层次不同,举出五种策略,和读者一起勉励,期望能够循序渐进地创造我们在人生中价值:
第一层策略:增加「数量」的价值。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愿意以加倍的努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自己的生产力。
或乐意以双倍的时间,提供双倍的生产力,但不增加成本。
例如:有一位同事离职了,你主动告知老板:「不用再找人了,我愿意领一份薪水,做两人份的工作。」
如果你真的接下两人份的工作,而且做得很好,根本毋需担心失去工作或无法加薪。
就算有一天,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必须关门大吉,你将因为这种「双倍」的工作绩效,很快地找到另一份新的工作。
很显然地,那些只能「领一份薪水、做一份差事」的人,都可能会被你这种人取代。
第二层策略:建立「专业」的价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固然很值得自己欣喜,也令别人尊敬。
但毕竟只是以疲劳换苦劳、却不见得能够建立功劳的低阶策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如果你不甘心停留在数量价值的层次,就必须更努力地累积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而建立自己专业的价值。
除了基本学经历之外,每个行业都有它专业的诀窍。它是一种能力,但却以「直觉」的方式表现。
以我从事的行销企划工作来说好了,一句广告文案好不好、有没有销售力,嗅一嗅就知道。
拆开来分析,当然有所谓「消费利益点」「独特竞争优势」「生活经验共鸣」……等,这些都是专业。
再以厨师的例子来说,一道菜烧得好不好吃,除了按照食谱指导之外,临场的经验和判断,以及实际操作时火侯的控制,都是很专业的知识。
一般而言,在同一岗位工作半年之后,就应该摸清楚这种诀窍了。
如果没有,表示你还不能掌握工作的要领。
如果你想迎头赶上,或想要缩短建立专业价值的时间,建议你多认真地用功研读相关信息并且向前辈请教。理论加上实务,对专业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层策略:表现「态度」的价值。
专业很重要,但有了专业之后,态度就显得更重要了。
因为接洽公事之需,我经常有机会打电话到不同企业的「柜台总机」或「顾客服务部门」,每次都会听见话筒传来既专业又制式地问候语:「这里是某某公司的某某部门,你好!敝姓某,很高兴为您服务!」
有时候,我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跟机器语音说话,或全世界的电话服务人员是不是都上了同一堂课。
为什么他们的语调都几乎一样,而且说实在的,十有八九,我都听不清楚对方究竟在「念」些什么,更糟糕的是,无论我多么认真听还是无法辨识对方贵姓的发音。
这种执行工作的方式,说专业是够专业了,但态度不诚恳,让他的专业打了大的折扣,反而变成不专业了。
很多人都拥有很棒的专业,却不知不觉让不诚恳的态度让自己的专业扣分,却全然不自觉。
为什么?他以为他伪装的很好,别人看不出他态度不佳。
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态度不好,很容易被感觉出来。
第四层策略:展示「可见」的价值。
习惯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若在职场上不得志,常常抱怨:「我就是不会作秀!」
其实,适当地展出自己的价值,并非作秀,而是要让自己真正的价值被看见。
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展现;而不小题大作、虚张声势。
例如:每一周或每个月以书面方式,呈出自己的工作报告给主管过目,并说明自己的贡献对公司的业绩或服务,产生哪些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效益。行政性质的工作,则可强调作业流程的顺畅或降低成本的影响。
第五层策略:彰显「可用」的价值。
除了有形的价值之外,有些无形的价值,只要能被具体彰显,也很动人。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派克街鱼市场(Seattle’s Pike Place Fish Market),工人们总是面带笑容、合作无间,将冰冻的鱼传递在空中飞来飞去,还会一起高声唱和:「啊,五条鳕鱼飞往明尼苏达去了。」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创造快乐的气氛,吸引人们来此消费,因此而业绩长红。
美国畅销书「如鱼得水」(Fish!:a remarkable way to boost morale and improve results.)作者:史帝芬.蓝丁(Stephen C. Lundin)等,和天后作家吴淡如分享的「买鱼送快乐」,都提到上述这一个散发无形价值的成功案例。
由此可知,价值必须能够被看见、被接受、甚至被感谢,但最重要的提前,其实是──符合对方所需。
简单地说,我们所创造的必须是别人可用的价值,而不是自私自利、或自吹自夸的价值。
倘若流于孤芳自赏,再好的能力都失去用武之地。所有我们学会的好处、发挥的长才,都必须转化为别人的利益,价值才有真正恒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