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笔记本与创意

 


从日常培养着眼力


石滋宜/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


 


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吧!


 


因为想看到夜晚灯火通明的东京,于是松下将电灯引进日本。


因为看到商人们麻烦的摇着机械式计算器,于是CASIO电子计算器诞生了。


因为看到木匠奋力的敲、打、磨、钜,于是MAKITA专业电动工具诞生了。


因为看到男人小心翼翼的用剃头刀修脸,于是Gillette拋弃式刮胡刀诞生了。


因为看到现况的不便,某些人的大脑深受刺激,于是掀起革命性的改变,让人们的生活因此改变。


 


   十多年来,大家不断的谈论着创新,却抓不到创新的精义。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创新的能力,它需要透过外在对感官的刺激,然后产生震撼性的感觉,才可能激起创意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日复一日,每天做同样的事情,从来没有特别地感觉,如此,就算想破脑子,也不可能产生创意。


 


   一个充满创意的人,必须善于倾听,并有丰富的想象力,除此,要成为能经营创意的人,还必须有敏锐的直觉,以及判断力与选择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理由是开眼界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商人到世界各地跑来跑去,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刺激,寻找新的点子。事实上,我们接触的东西实在太多,但同一个情境或同一个状况,为什么大部份的人视为理所当然,没有特别的感觉,而只有极少部份的人会产生怀疑,会发出为什么是这样的想法。


 


   这就是对事情着眼点的不同,例如,阅读一篇文章,是囫囵吞枣,看过去就好,还是能立刻抓住最重要的部份,并产生见解或观点。


 


   培养着眼力最好的方法就在日常中实践。


 


   过去我在奇异公司服务时,总是让新进同仁到不同部门去历练一段时间,他们会问我:「要我们去学什么?」,我说:「不是要你们学什么,重要的是去观察,然后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更好或更差都没有关系」,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培养他们习惯发出疑问,习惯于动脑筋去思考,并勇于去尝试不同。


 


   人们应该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但是学校教育把我们的创意抹煞之后,进入智识(网络)经济时代,以及未来的概念时代,想要具有竞争力,创造高价值与成就感,创意又是相当关键,所以我们才需要补救,把人类天赋的创造力找回来,真是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