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状元

 /林孟仪


 


考过五次联考的纸风车、绿光剧团负责人李永丰,再也不怕失败。


他们是台湾的稀有人种,出现率只有三、四万分之一。有人想测他们的智商,有人想一窥他们的窍门;其实,他们光靠名字就可以卖钱--他们是大学联考的状元。多年以前,他们在七月打败全国好手,遥遥领先,随着记忆淡去,他们也没入寻常人间,不复辨认?


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大学的室友当中,有一位同届的联考状元,然而后来得到诺贝尔奖的,却是李远哲,而不是那位状元。学校成绩与日后成就,究竟有无正相关?


去年出版市场出现一本书《怪招老爸状元郎》。作者序声称:「这是一位天才老爹使尽种种心机,使出式式『贱招』,帮助自己资质『并非顶尖』的儿子,成为中华民国九十一年度大学入学指定考试,第二、三类组双料状元的故事……。」这本标榜「如何打造状元」的书,在状元老爸以名嘴姿态游走校园、电台下,一下子卖了六千本。


 


台湾的社会价值一心追逐学校成绩,但回头检视昔日联考的状元,当年「最厉害」的考生,他们的将来也会一路领先吗?


台湾学术界未曾针对状元做过相关研究。民国六十一年以后,联招会更以保护隐私为由,不再公布榜首姓名。只有零星的状元新闻,在发榜热季偶然出现报端。


《商业周刊》整理民国五十年到六十年完整的历届榜首名单,以各数据库、搜寻引擎、电话追踪调查,发现当年状元许多都在国内、外学术界发展,如周芷任教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李弘祺、康明昌、曹恒伟任教于母校台大;少部分服务于公务体系,如郑安美是伦敦台湾贸易中心负责人、薛瑞元现任卫生署医政处处长;或自行创业,从事医师、翻译等自由业;也有少部分或因出国、或走入家庭而无法追查下落,隐没于芸芸众生中。


个别来看,当年状元多数是一般人陌生的名字,只有少数是名人,包括前中央银行副总裁陈师孟、SOGO百货董事长锺琴;学术界有何文寿取得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企业界则有杜俊元创设华泰电子、硅统科技,并曾捐地、捐款给慈济超过二十八亿元。


 


学非所长


不了解自己,追随热门科系


但是放眼台湾,无论政坛的陈水扁、马英九;学术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企业界的郭台铭、林百里,没有一位是当年的联考状元(只有陈总统「摸到一点边」,他是当年法律系状元)。


为何资优的联考状元,会淹没在芸芸众生中,面孔逐渐模糊?


原因之一,所学非所长。「榜首一定相当资优,不可能死读书而有这样的成绩,」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国内资优教育权威吴武典表示。至于日后成就则很难讲,关键在于他们选择的最热门科系,不一定是自己最大的兴趣与能力。


在台湾,除了像李远哲在高中就立志从事科学研究,放弃保送台大医科,一般孩子选什么科系,多半依循社会价值而定。「成绩好的先考虑从医,其次的念理工,再下来是法商,排在最末的则是文科,」民国七十五年的北一女甲组状元黄宗慧说。另一位联考状元、现任台大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弘祺,回忆高中时期就读台南一中的情形:「台南一中有八○%的学生被期望从医。」于是,资优的联考状元把人生道路放置在社会价值的棋盘上。


 


成功条件


情绪与人事智能必备


更进一步探讨贾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就算进入适合本身智能的领域,每个人仍然有不同的成就表现。吴武典指出,最终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他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推孟针对加州资优生的追踪研究指出,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合作能力)、上进心(企图心、成就动机)等因素,直接影响智力相同者的事业成就。


「最重要的是情绪与人事智能」吴武典说,拥有这种智能的人,较能自我省察和自我肯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适应社会群体生活,也比较容易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可以说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它智能的催化剂。」


 


然而有人考第一名,就有人考最后一名,学生学会的是竞争与对立。六十三年榜首冯贤贤就说:「北一女高中三年,同学之间完全没有互信,前几名的学生尤其彼此猜忌,根本没有学到如何与人相处。」


至于企图心,「这一项对女性最不利,研究发现,女性成就因此远低于男性,差距高达八倍。」吴武典说。对照商周的<联考榜首追踪调查>,其中至少有八位女性在荣登状元榜之后,在所有搜寻引擎与数据库中,都查不到任何一笔相关数据,最大的可能是毕业后结婚生子,隐入家庭。


 


当科学家


需兼具三项人格特质


一般认为科学家成就与智商有高度相关,然而根据加州大学西蒙顿教授针对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成功包含三个要素:强烈的企图心、中上的智力,以及「内向性」的人格特质。


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士,现为高盛投资公司大中华区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粟耀莹,就是一个因了解自己的性向而生涯大幅转向的经典案例。


妈妈是教育博士洪冬桂,从小就是资优生的粟耀莹,十六岁考上台大物理系,十九岁大学毕业前,以几乎满分的成绩,到清大研究所修完公认最难念的量子物理学和相对性天文学;当时已连续四年获得「朱经武奖学金」的她,「认为自己此生一定会拿到诺贝尔奖。」


二十岁,粟耀莹进入诺贝尔奖得主密度最高的加州理工学院,研究跨生物与物理领域的「蛋白质工程」,却在苦读六年,做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后,被指导教授收购专利,而公司的股份,她一点也没有。


 


那时,从来没有想过现实问题的粟耀莹,发现一个加州理工博士根本不值什么钱,此外,她也发现自己的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做研究太孤独了」。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商业背景的她,开始看华尔街日报,发现「原来我的性向是喜欢从商的。」


一旦发现自己真正的志趣,博士论文得到美国学术奖的粟耀莹,立刻「壮士断腕」,拟订计划积极转战华尔街,先后进入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麦肯锡顾问公司、高盛公司,取得她所需要的经验与资历,以便日后「在生物科技方面创业,或是效法巴菲特,找到好的投资伙伴,一起收购物美价廉的公司。」现在的粟耀莹,在高盛亚洲总部负责近十亿美金的业务,正朝她未来的人生目标迈进


 


科学家需要内向的人格特质,那么企业家呢?


在《商业周刊》一份<学业与事业相关度调查>中,就针对国内上市柜公司负责人发出问卷,请他们评估自己事业成功的相关因素。


当企业家


人格特质比学业表现重要


总计收到一百四十四位董事长与一百八十八位总经理的回复。结果发现,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事业成就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度最高;相对的,却不到一半认为与学业表现的相关度高。


至于是哪些人格特质,辅大心理系教授丁兴祥曾以传记资料分析的方法,做过「当代台湾杰出企业家的成长环境与创业发展研究」,研究对象包括王永庆、张荣发、高清愿、张忠谋、施振荣……等十四位第一代企业家,这群商场上的状元。他发现虽然他们的出生年代、学历、产业别有诸多不同,但人格特质仍出现许多一致性,例如强烈的创业动机(具冒险性及挑战性)、执着的信心及意志(抗拒创业挫折)、将企业视为终身职志、有团队合作的创业精神等。


 


美国华顿商学院最近则和电视新闻节目「夜间商业报导」共同评选过去二十五年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葛洛夫、比尔盖兹、威尔许分列前三名。节目评论道:「尽管他们的性格都不一样,却有个共通点:韧性。他们对事业有长期愿景,并愿意承受、克服动荡时局下的高低起伏。」


其实,冒险心、专注、韧性,是所有社会状元共通的特质。在企业界如此,在学术界如此,在艺术领域也一样。


李远哲曾说:「我这一辈子有很多挫折,好像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挫折中挣扎出来的。如果你有很坚强的意志,现在想不出来,明天睡醒再做、再深入的去探讨,便能解决难题了。」


在小野写的《美丽的圆~李远哲的故事》中,大学时代的李远哲,已经决定将来要作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大一暑假,他没有回新竹老家,和学长张昭鼎(生前是中研院原分所筹备处主任)找了一本原文版的热力学,轮流读、轮流讲、拿着英文字典慢慢查。辛苦的把一本书讲了一大半。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远哲就自己摸索,像探险般走进未知的分子世界,终于他设计出质谱仪,研究出分子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反应,得到诺贝尔化学奖。


 


冒险性格也是,罗曼菲谈到即便是一个优秀舞者都必须具备敢冒险的特质,否则在那里斤斤计较会不会跌倒?永远安安分份地保护自己,就没有人想要看你跳舞,因为「舞要跳得好看,就是像在悬崖边,快要掉下去又还没有掉下去的那一剎那。」


偏偏这些成功的特质中,除了专注,冒险心和韧性(受挫力),通常是学校状元最弱的一环。


社会状元为何能超越联考状元?创造力研究者西蒙顿(Simonton)在他的著作《天才源泉》中,更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要在学校中取得高分,往往必须在待人处事方面高度符合常规」(他指的是压抑自我意愿、兴趣和感受),「而成绩差的聪明人恰恰相反,他们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喊,做他们觉得有趣和正确的事情。」


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喊,探索自己,才能完成自我。因为「每一棵树都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美国国家公园之父谬尔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