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题


从科学教育的观点看,我们不能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学生,是用inquiry base(问答为基础的教学法),用询问问题在哪里的方式教学生……学生会问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会发问就是一个开始。

 

五月底,刚从约旦参加完国际会议回台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研院院士李远哲接受本刊专访,因为在他眼中,如何教育出会解决问题的学生,放弃训练学生当一个熟练考试机器的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他眼中,越来越稀少的自然资源,将逼使经济发展必然走向创新和知识密集的路,但台湾的教育改革仍无法让学校和家长放弃训练学生考试的想法,为培养新能力做准备,在专访中他从他的经验和观察,提出对新知识经济时代下该如何教育学生的观点,以下为李远哲口述内容:

 

谈到我们该如何训练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未来价值的知识工作者,我有一件事情要澄清:到目前很多人搞不清教育跟训练的差别。

通常我们讲训练,是经过重复的操作,能把事情做好,这叫训练。我们在训练一个人的时候,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让他继续操作。教育是教学生解决还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训练是把人类已经知道的东西,把它做得更快,这是不一样的。

我们教育界的人,还是没有搞清楚,教育和训练是不一样的东西,教育是教年轻的一代解决未来的问题。

 

坏的教育:教学生解决过的问题 这只是在训练他们

当我们讲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时候,许多人以为是知识很多进来,其实主要是经济的改变。以前我们的地球是无穷大的时候,人口少,人类的发展是以开发为主,经济扩张还是以量为主,但是到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在地球上有根本的改变,因为人口暴增,人均资源消耗得太多,忽然我们看到原本无穷大的地球变成有限的,人的经济发展就不能再同样的扩充。

如果一个年轻人说,我要念土木工程系,我对道路建筑很有兴趣,我会说,三十年前道路工程是该好好来推动,但今天在台湾,已经有二‧五%的土地变成道路,你可能没有将来。

现在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通讯的进步,计算机自动操控的事情进步这么多,基本上,在我们社会上,能重复操作,或用计算机解决的事,都被聪明的机械取代。留给人类的是变化多端,无法用机器解决的事,这需要有很大的适应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我刚才讲教育跟训练不一样,训练能达到的事,机械人就可以做了。

以前,父母亲常说,你到大学要学一技之长,你才能够好好的走一辈子,我现在说,学一技之长要走一辈子,走遍天下,这个观念已经是落伍了,如果你在学校里,没有学会继续学新东西的能力,就会落伍。

 

好的教育: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用好奇心驱动学习

我上个礼拜,在约旦开会的时候,碰到我的老朋友,二○○二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fenn教授,他看到我就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普通化学的书是二百五十页,念得很高兴、很有兴趣,前几年他看到化学课本,有八百多页,很多学生很讨厌化学。我说最近一、两年,很多化学的课本可能已经超过一千页了,我们就讨论,难道人类的知识累积这么多,我们就学这么多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说我们的教育是教能举一反三的东西,基本的东西要教,其它的东西都可以查询得到。他也完全同意。

 

我常常讲我们教育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教育学生,只在训练学生,所以你看,大学联考考笔试,笔试考的都是人类解决过的问题,你要考得好,第一要懂,第二要熟练,所以很多人上补习班,都是想看例题,熟悉操作,所以我说大学联考是用笔试,训练一些对考试熟练的工人,这是训练,这是不好的,你要学生解决将来的问题,你把已经解的问题,要学生一直做、一直做,再考试考你会不会,我想是有点不对的。

从科学教育的观点看,我们不能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学生,是用inquiry base(问答为基础的教学法),用询问问题在哪里的方式教学生。

我举个例子吧,在中学谈钟摆的原理,通常我们在课堂上看,老师会说明钟摆绑上绳子这样摇的时候,周期跟质量有什么关系,跟长度有什么关系,在黑板上讲一大堆东西,这是「既有」知识的「传授」。

 

如果我在课堂上,我会拿着绳子问学生,我现在要做一个钟摆,这摆动跟长度有关系吗?周期跟重量有关系吗?每个人都问,先发问,想了之后就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就说,我们来做实验,拿个绳子让学生测量,这么长,这么重的东西的时候,它的周期怎么样?现在长度不改变,重量改变,周期改变了吗?大家就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要一直inquiry,一直问。

学生会问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会发问就是一个开始。

 

好的学校,很早就知道,教育是evidence base,是建立在证据上的;另外就是inquiry base,好奇心驱动的学习。孔子不也讲过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常有人跟我说,你父亲是艺术家,怎么生一个小孩子是科学家呢?他们不了解的是,艺术家跟科学家有共通的地方,就是创造力。我父亲经常为了表现水蒸气,湖里闷热的夏天,整个湖上的湿度要展现出来。

 

他画了又画,很久后才画出来,好像夏天的青草湖,有蒸气的样子画出来,他是很有创意的画家。我们也要有想象力、创造力,才能解决人类还没解决的问题,这是共通的。你看,一个艺术家的培养,跟科学家的培养,有那么不一样吗?

所以不止科学,各方面都该让学生有发挥空间。做科学有时像侦探小说一样,看到线索再追寻、再追寻,所以你说看文学名著、侦探小说,对科学的成长没帮助吗?人的成长是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