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交官眼中的印度  

◎袁南生(中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共和大使,曾任中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 



  20027月至200412月,我作为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在印度工作了825天。印度给我的主要感觉之一是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在印度工作的过程,就是感受、思考和破解印度之谜的过程。 


印度人是怎样开会的 


    一踏上印度土,就接。在班加罗尔,代表官方接待我的礼宾官迪先生竟是走路一拐一拐的疾人。印度人口次于中什么个残疾人任涉外礼宾?迪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主我,印度法律定:有多少疾人,就必在公务员保留相比例的名。卡拉塔克邦有7%残疾人,公务员中相应地保留了7%的残疾人名额。他是获得硕士学位后,通过考试成为礼宾官员的。 


    我在印度出席的第一是印度商人商成立96周年庆典。印度人开会都争着坐前面,会场秩序出奇地好,从不见有人在会场抽烟或在台下窃窃私语,即使上厕所或接听手机暂时离开会场,也是猫着腰悄悄离去。中国人多数带着耳朵去听会,印度人参加会议,既是为了听人家说什么,更是为了让人家听自己说点儿什么。也许出于这种原因,演讲者讲完后必须留出时间回答提问。提问非常踊跃,会议主持者一再提示「时间只允许提最后一个问题了」,提问者仍纷纷举起手来。提问前,他们往往大一通,把自己的看法阐述出来。许多发言者事先都做了认真准备,上台时手里拿着稿子,但很少有人照本宣科。班加罗尔2002年国际软件博览峰会上,印度总统加兰姆讲话时说,我的讲话稿反正报纸上会注销来,你们以后自己读报就是了,我给你们说点别的东西吧,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印度人参加会议,既能直抒己见又注意不强加于人。虽然看法相左甚至唇枪舌战,但始终彬彬有礼,讲完后互相握手致意,彷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听众对发表不同意见者都给予掌声,不中听的也不发出嘘声。



    我第一次逛街也遇到了。印度人理,男女分,有男人的理店,有女人的美容店;女人不男人理,男人也不女人美容。印度人的舞,必男女成才能去,若是单独一人,恕不接待。按摩室也是男女有,男女分 


穷人之谜富人之谜官员之谜 


    穷人一身。印度殊之大可世界之最,1400万人口的孟买竟有770万人住在贫民窟,比例高达55%。然而,两极对立如此严重的印度,社会治安状况却不差,犯罪率并不高。印度穷人很多,却基本上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或集体偷渡现象。数亿人口没有脱贫,许多人露宿街头,以乞讨为生,但非法出境的不多。印度基本上没有盗版软件和光盘,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假冒伪劣药品,不敢说没有,但确实难得发现。印度医院用血靠捐献,社会上有负责献血的慈善组织,自愿捐献者不乏其人。医院不买血,穷人也不卖血。元左右。公立大学的钱主要也来自社会捐款。印度最大的私人财团「塔塔集团」形成慈善事业赞助机制,其控股公司「塔塔之子有限公司」赢利的65%进入慈善基金,投入慈善事业。印度首富普莱姆基一人就赞助开办了100所学校。 


    富人一身。不少印度富人于行善,主施舍。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同时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送他们20万卢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儿子举行订婚仪式,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食品。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但学费不贵(外国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食宿费总共6000美元),维持学校运营的钱主要来自社会捐款。公立大学,特别是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著名公立大学,一年学费、吃住加在一起只合人民币1600 


    官一身。也印度人不怕,即便海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这样的高级将领公室里也。印度夏天度常45℃左右,他们的办公室里只有风扇在转。马哈拉施特拉邦邦长的会客厅和宴会厅里也没有空调。此外,印度政府总理以下的所有官员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颜色的国产车,几十年不变,以至老百姓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乘外国车、高档车的都不是官车 


    社处处。印度火里程比中国长,但有票子,也有假票。假如火经开动,你沿站台追赶,伸出手拉你,并你挪出一待的地方。中产阶级开里能多少人就多少人,不下就塞到后箱里,警察此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相撞了,只要能走,一「拜拜」走人,未看到因此吵架的。英殖民局在印度栽种到中片在中一度泛,甚至战争。但片的栽种印度却没有泛,直到今天,印度吸毒人少于中。中国庙里拜的是神仙,是菩,也拜公、张飞等,之都是人。印度多,不拜人物,到有老鼠、猴子、蛇等。印度万物神,究竟有多少神,印度人自己都不清楚。


「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 


    说印度是度,印度矛盾的象很多,只要稍加留心,种矛盾随处 


    第一矛盾象是印度人天知命,遇而安。对许多印度人来说展不是硬道理,意一,洒,休息好一,是第一位的选择。印度人假日很多,公务员一年可以休息200天,军队一年有51个节日。某一教派的教徒过节,其它教徒照样放假,而印度有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锡克教、犹太教、巴哈伊教等诸多教派。10亿印度人几乎人人信教,所以,我们见到的印度人,常常在拜神,在休闲,而不是在工作。 


    第二矛盾象是印度人什么事都不急,慢慢,但并不意味印度人干事少,效率低。在印度,公务员纳税人的比例是192,某些部门人员少、任务重,但成效颇大。班加罗尔被誉为南亚的「硅谷」,2003年被评为全球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72家企业中,印度有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罗尔。但是,主管这项工作的卡拉塔克邦政府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全部加起来只有7人。印度人不急不慢,好像时间不值钱,但解决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却最快、最彻底。 


    第三矛盾象是,印度体上是一个经济发达家,但在一些域,它又十分先。印度的文盲率极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但它的高等教育却很发达,在第三世界国家名列前茅。迄今为止,印度已产生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独立以来,印度培养出的科技人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在印度,手机拥有者比中国少得多,但早已实现单向收费。在印度找个网吧特别费劲,但其信息产业却一枝独秀让世界惊奇,以至比尔盖茨19973月访印时说,「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印度一些地方至今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但它却将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并制造出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第四矛盾象是,很多人受的是西方教育,其价值、行方式传统IT精英们引领着印度的新经济,却经常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穿着新潮西服,打着领带,开着高级车,住着别墅,可婚姻还是父母包办,更要顾及「种姓」。 


    第五矛盾象是,印度整体上,但注弱群体利益。例如,除了影、马戏,其它演出都免。不少剧场只有票窗口,有售票窗口。我曾在印度欣赏过维响乐团、莫斯科芭蕾舞、南非歌舞多演出,从来都是费领的票入。孟10多个剧场,常年免费演出。公立医院对所有人免费。生活用水、办公用水没人装水表,也没人收水费。印度还有个奇怪的规定:农民可以随便进城,在一个地方居住30 年以上,这个地方就可以属于你。所以,印度的城市里有大片贫民窟,政府还给进城的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保等。 


    如今,无论走在印度那一大城市,随处见麦当劳里身牛仔的摩登青年与大街上披着传统纱丽女,比的代建筑与遍布城宇神风驰电掣的轿车与高视阔步的神牛……这些矛盾现象,也许表明印度正处在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历史过渡时期。「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访问孟买时曾这样对我说。这句话说绝了,他不愧为印度问题专家。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 


    为什么印度有如此多解之,有么多以理解的怪象?首先,同印度文化的主体是宗教文化有。其次,同印度传统思想有一思想主万物有,万物平等,万物回。再次,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如果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罪;中流行感文化,相信歌人生几何:「煮牛宰羊且为乐」、「莫使金樽空月」;印度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离神就越近,世也就越幸福。正因印度倡苦感文化,即使在代,大多人仍奉行素食主,不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此外,印度文化是张扬个性,强调存异的文化。正由于些文化特使得印度包容了那么多不可思突与矛盾后,仍能平和安,充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