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才能达理









右键单击此处可下载图片。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 Outlook 禁止从 Internet 自动下载该图片。 邹景平/资讯科技专栏作者

 春节后,我到南部上课,有位技术学院的老师跟我抱怨,他觉得学生很被动,不懂得独立思考,不肯用脑筋想问题,只喜欢现成的答案,这引发我的好奇,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老师的指导有问题呢?独立思考究竟是果?还是因?要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呢?

 多年来,我从事在线带领的研究,很多国外文献都指出好的在线课程,可以提高学生 critical thinking 的能力,但 critical thinking 的中文要怎么翻译呢?最近发现国内翻成两种,一个是“独立思考”,一个是“批判式思考”,由于我个人感觉“批判”两字带有威权色彩,也隐含分出高下优劣的负面意涵,很不适合用在现今对立充斥的台湾社会,所以我认为用“独立思考”的译名比较好。

 商业周刊第 943 期的主题是“深思考”,其中访问了岛内最擅长思考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他也认为将 critical thinking 翻译为独立思考比较恰当,他说:“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想思考不能离开学习而单独存在”;我曾在台大演讲时说过:“大学生应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的效率不会高,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将缺乏材料。”

 无独有偶的,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也在书中提到:“台湾的学生背景常识不足,很难做独立思考。”,由于“考试指导教学”,使学生只对会考试的内容有兴趣,却对很多研究理论或成果的演进过程没有耐心,加上学习内容若跟日常生活相距过远,也很难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洪所长最近几年大力推广阅读,就是希望学生藉由阅读增加背景知识

 由此可见,独立思考不仅是个过程而已,它还需要材料,除了阅读之外,我们自身的感受和朋友间的对话,以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是材料的来源,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验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检验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丰富背景材料的过程。很多人不喜欢写日记或反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写下去,不是纪录生活事件,就是要检讨自己的缺点,写了几天,就没有动机再写了。其实反思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回顾自我的情绪与感受,以及为甚么会有这些感受?感受背后的假设又是甚么呢?尤其重要的是在反思过程中,要放下批判对错的心,用宽恕和平静的情怀来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失误。

 我们要先疏畅自己的感情,才能无拘无碍的思考。中国的词句真的很有学问,“通情达理”中的“通情”与“达理”,可以看成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也可以认为是一件事的先后步骤,也就是先沟通建立情感,才能达成理性思考,像美洲印地安人的发言棒,就是很好的例证。

 印地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同等发言的权利,所以当族里有重要事件要讨论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由拿到发言棒的人发言,发言棒只有一只,拿到的人可以讲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不限时间,直到他认为每人都了解他的观点了,才将发言棒交给下一个人,在这种平等与尊重的气氛中,我们才能真正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唯有当我们正确接收到各种讯息后,独立思考才不会徒劳无功。

 张忠谋董事长又说:“科学和工程,通常真理是很绝对的,老师跟你讲的,你能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很多。但在人文的领域:历史、经济、法律、独立思考的空间非常大。”,台湾读理工的学生,在比例上比读文法学院的多了许多,先天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环境,再加上尊重师长和主管的社会文化,大多数人都表现得唯唯诺诺,很多话憋在心里不敢讲,若是老板能真心尊重员工,放下身段主动去深入了解员工想法,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很多总经理认为两岸的上班族,绝大部分是 doer ,所以只会做事,不会思考,趋势公司董事长张明正先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特别请哈佛大学教授为两岸三地的管理教授们开课,指导他们个案教学法,以提升华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固然好,然而就如最好的中医是“治病不治症”,症是病的表象,显现在五官四肢,病的根源是在五脏六腑,独立思考的表象是外在的“达理”,根源是内在的“通情”,我们的企业是否鼓励员工回顾与反思?公司内有没有一个自由表达想法与感受的环境?员工个人有没有敢于表达的能力和勇气?才是员工是否能主动独立思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