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转制问题研究博士论文摘要

幼儿园转制问题研究博士论文摘要


      面对原投资渠道不畅导致的经费短缺困境,许多公办、集体办、企业办幼儿园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改革,其中公办幼儿园转制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公办幼儿园转制就是在其所有制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有法律效力的程序,交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幼儿园教育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值仍属国家所有,而教育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部或大部由承办者依法筹集和投入,承办者享有办园自主权,实现公办幼儿园的国有民营和体制转换。幼儿园转制的本质特征是“国有民营”。


转制改革具有以下积极的现实意义:1、扩大教育资源增量,筹集社会幼教教育投资,改变政府对幼教教育资源总量配置过低的现状;2、搞活幼儿园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幼儿园制度;3、在充分吸引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满足社会“按需要自己选择幼儿园”的权利。


    同时我们认为,公立幼儿园“转制”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不会丧失国家教育主权。保教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公立幼儿园“转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确保公办幼儿园“转制”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政策到位。现阶段要转制园这种形式应大力发展。


公办幼儿园转制都有一个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转制的形式主要有:(1)基础相对薄弱的幼儿园、从企业剥离出来的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或借助重点园的资源及影响,或通过创办特色幼儿园而转为改制幼儿园。(2)基础较好的幼儿园利用幼儿园师资、教学设施以及社会影响直接转为改制幼儿园;(3)将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并为新型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转制后大部分承包人都会对转制园进行比较大的投入。有的更引入了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转制幼儿园不仅在硬件投入、场地布置、装修等方面显得较为突出,而且在特色教育、周到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因此,转制园引起了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广泛欢迎。


    “公办”幼儿园转制改革是否成功,将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筹集到足够的经费;二是管理运行良好;三是办园成绩提高。这些都与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条件、幼儿园自身的条件、承办者的条件以及转制园园长的条件有关。转制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可以由政府根据教育财政投入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决定。  


本文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实行行业管理,作为转制园宏观管理的新构想。政府主要通过综合运用立法、资助、政策引导、业务辅导、信息服务、监督评估、提供服务等手段宏观管理转制园。转制幼儿园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园通过组织协会和团体以交流、研讨、出版物等方式加强联系,实行行业管理。


    对转制园内部管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确立董事会的法律地位、给转制幼儿园以办园自主权、倡导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收费管理和对教育储备金的看法。


本文重点对财会的运作作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转制价位的界定有一定创意。我们提出决定转制价位是3个因素: 对教学设备、环境创设,达到的水平,亦即投资金额与收费的价位; 投资者的回收年限;上缴给校舍提供者每年的权益金。并提出即能保持幼儿园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又能保证幼儿园不被一些人变成获取暴利的工具的标准,即物价部门在对转制幼儿园的收费定位时,应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以额满度85%资金回报率为4年来计算定价。对于额满度超过85%的幼儿园,当其每年股东收入高于初期投入的 1/4时,将超过部分转入未来风险基金和教育发展基金。          


    目前,公办幼儿园面临的问题很多,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规范管理以确保公办幼儿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教育主权的不受侵犯以及转制园稳定发展的问题。另外,象幼儿园的公益性与转制园的营利性的矛盾、国家加强管理与转制园自主发展的矛盾以及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转制园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国家、董事会、投资人、园长、家长对转制园的权责利,构建出公办幼儿园转制的保障体系。另外,本文对转制园面临的几个两难问题:国家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幼儿园的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对转制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尽管现阶段转制园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但由于承包制本身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即转制园的稳定发展没有制度上的保证、融资方面的局限、承包者的短期行为,寻找“风险小、经费稳定、增长有保证,法律地位明确、不以营利为目的,操作规范、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办园新模式,就成为目前积极发展非公立幼儿园,深化办园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制度创新难题。


针对转制园在管理、融资等方面的局限,借鉴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经验,特别是在融资渠道的拓展、各方合法权益的保障、各方行为的规范、利益制衡机制等方面的经验,我们对转制园的制度创新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教育股份制、教育股份合作制、联合办园、集团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