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幼儿教育目标

一. 印度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目标 :

 

  目标1:发展儿童的良好体格、适当的肌肉协调性和基本的运动技能。

  相应的活动:爬台阶、蹦跳、滑动、转动、平衡、拖物、推物、滚动、建造、钉物、踢腿、打扫、倒水、吹泡、给物品定位、分别按直线和曲线行走、根据模型建筑、系钮扣和解钮扣、系带子和解带子等;使用剪子、浆糊、颜料、粘土,搭积木,玩测验智力玩具和玩沙子等。

 

  目标2:发展儿童良好的健康习惯,培养儿童自我料理的基本技能。

  相应的活动:遵守每天为他们安排的生活程序,如穿脱衣服、吃饭、洗脸洗手、上厕所、清洁牙齿、梳头和剪指甲等。

 

  目标3: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礼貌习惯,鼓励儿童与他人合作、分享,照顾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物品,并使之注意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力。

  相应的活动:参加尊敬长辈和他人的集体活动,组织集体歌咏、集体游戏等活动。

 

  目标4:为了促进儿童情感上的成熟,应该指导儿童表达、理解、接收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相应的活动:开展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忍受挫折、克服困难、发展注意力的活动。可以通过用心听故事和安静地坐着等方面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应教会他们如何克服恐惧和愤怒的情感以及如何消除内疚感。应为儿童安排一些娱乐性、幽默性的活动,以养成儿童的乐观态度。

 

  目标5: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相应的活动:观察自然现象,如花草鸟兽等,唱歌、跳舞,做有节奏的运动,听音乐并和着音乐拍手。

 

  目标6:激发儿童对其周围环境的智力方面的好奇感(即认识环境),帮助儿童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通过为他们提供探索调查和实验的机会而培养新的兴趣。

  相应的活动:学习一些基本概念以及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向儿童讲解本国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情况,讲解水的特性,讲解自然中的事物,如树木、花草、鸟类、昆虫和彩虹的颜色等等。

 

  目标7:通过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应的活动:用来培养儿童独立和自信心和各种活动可以概括为“跟领头者学”(Follow the leader)的游戏。

  用来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达能力的活动有:用法兰绒板做画,粘贴预先剪好的图形,用小块海绵绘画,用蜡笔给图画着色,用剪子随便将废纸剪成碎片等。

 

  目标8:发展儿童用流畅、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相应的活动: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班级里大声地朗读,也可以鼓励他们复述老师或家长给他们听的短小故事

 

 

二. 澳门幼儿教育目标

 

1. 确保所有儿童的受教育权;

2. 确保儿童在身心成长方面得到保护;

3. 协助家庭教育子女;

4. 注重健康及卫生习惯的培育;

5. 增进生活经验,养成儿童的合群性;

6. 致力于儿童在伦理、兴趣和艺术方面的发展;

7. 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8. 提供语言、文字及数学的基础认识;

9. 开始发展就读所使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10. 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美国为使其教育在本世纪末达到世界级水平,1994年出台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并依法制定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的各科课程标准。这些不同学科的标准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即要求从各学科的角度去促进人的发展。“儿童所学的东西是否能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使他们不仅成为更有知识的人,而且在社会和道德两方面成为更有责任心的人呢?”这次把艺术规定为核心学科,“切实确立艺术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美国教育部长赖利语〕,正是为了全面提高美国年轻一代的素质。在全世界影响很大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设想中把“致力于品格的塑造”列为学校的4个优先任务之一,该基金会原主席波伊尔先生建议基础学校采纳7种美德: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韧、奉献,他指出:“没有道德指引的知识比起无知来说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甚至教学改革也需要把品格的培养放在首位”,“最令人兴奋的是这些价值观将被吸收到学校的生活中、它们将反映到学校的基本校风里,也将被吸收到学校的课程里,我们将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我们的结论是品格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个生活相联系,通过课程,通过学校环境,通过服务来实现。”使核心的美德内容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周围的世界,因为美德只有得到实践才有意义。培养品格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某种事业,也是为了使他们能够满怀尊严和理想去生活;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为了将知识化为人文的结果”。全美最大的早期儿童教育家组织——全美早期教育协会,在0-8岁教育方案——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圣经“中明确指出:“一个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应该能够提供一种促进儿童身体、社会、情感以及认知发展的、安全的保育环境。”适宜的教育应当顾及到儿童所有领域的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违背了发展的基本前提。不能使每个儿童全面发展,常常是学校教育失败的基本原因”

 

英国1998-1999教育改革议案中提出,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基本的公民意识,使所有儿童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学校课程和评定当局公布的5岁儿童应达到的目标中,要求儿童人格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的是品德和情感教育如培养儿童能与其它孩子及成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是非观念、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德国最新的幼教大纲也强调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其规定的八个方面的教育(游戏、社会、语言、动作、音乐和律动、美术手工、环境教育、生活和家政教育)照顾了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如主动探索、动手动脑、认识自己和他人、关心环境和家庭、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大纲中还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幼儿的个性特征。

 

法国幼教承担教育、诊断、治疗三个职能,重视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1995年的幼儿学校课程大纲在对幼儿教育目标的规定上,也体现出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强调把幼儿作为“一个人”来培养,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幼儿在与外部世界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新西兰教育部密切结合国情,着眼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早期儿童教育的五大目标——健康、归属感(让每个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都能在其所生活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价值感(让每个儿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能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并学习他人等)、人际交往、探索。新西兰幼教特别重视培养儿童、家庭、社会的和谐关系,培养儿童情感的安定。

 

韩国1995年5月政府通过了新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了全人教育目标——培养健康、爱美、有能力、有道德和自主的人,其形象目标是:其有高度道德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与众共同生存的人,能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以及技术的智能的人,能主导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开明的人,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而勤奋地生产劳动的人。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幼儿教育目标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如香港1996年颁发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中,对学前教育的目标作了这样的规定:香港的学前教育机构应使儿童“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及情绪等方面有均衡的发展,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教育作好准备”。台湾幼儿园教育根据80年代初颁发的《幼儿教育法》,也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展为宗旨,其目标较侧重“培养良好习惯、合群习性,充实生活经验,增进伦理观念”等。1987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对幼儿教育目标进一步扩展,在10条课程目标中,更加全面地照顾到幼儿的各方面,特别是幼儿多方面的兴趣、态度、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知“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表现关注与兴趣”,“喜欢参与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适应团体生活,并表现互助合作、乐群、独立及主动自发的精神”、“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与家人、老师、同伴及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等等。

 

总的来说,世界幼儿教育共同的目标都是追求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完整的人”而非片面发展的神童、小天才;都主张发展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的自信、主动、关心、参与等,让其好奇好动创造的宝贵天性永远保持下去。

 

日本幼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xiaobaobao.net  2002-11-19

 

  一.健康目标:

 

  1,在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感。

 

  2,积极主动地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

 

  3,形成健康安全生活所必须的行为习惯个态度。内容:

 

  1),加强同教师、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接触,在活动中获得安全感。

 

  2),通过各种游戏,充分活动身体。

 

  3),主动地参加户外游戏。

 

  4),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5),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6),保持清洁卫生、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吃饭、大小便等。

 

  7),熟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会自己动手整理活动场地。

 

  8),关心自身的健康,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必要活动。

 

  二.人际关系目标:

 

  1,体验到在幼儿园生活的乐趣以及靠自己的能力行动所产生的充实感。

 

  2,主动与周围的人相互交往,培养对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

 

  3,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内容:

 

  1),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与教师和其它小朋友和睦相处。

 

  2),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3),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在与小朋友相处时共同感受、分担喜忧。

 

  5),很好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领会对方的意图。

 

  6),感受到与小朋友相处、游戏的乐趣。

 

  7),感受到与别人相处时,哪些话是不应该说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8),在与小朋友相处时,懂得遵守公共规则。

 

  9),认识到要爱惜公用玩具和物品,并能与大家共享。

 

  10),对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要有亲近感。

 

  三.环境目标:

 

  1,熟悉周围环境,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对各种事物及现象的兴趣和关心之情。

 

  2,自主地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能珍惜这种环境的存在。

 

  3,在观察思考和处理周围事物和现象时,丰富对物质、数量等关系的认识。内容:

 

  1),在接触大自然的活动中,领悟自然界的宏大、美丽和其中的奥妙。

 

  2),认识因季节变化而造成的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情况。

 

  3),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发生兴趣、并将其引入到游戏中。

 

  4),亲近周围的动植物并加以爱护和保护。

 

  5),对周围的物品有爱惜的态度。

 

  6),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并尝试将其当作玩具运用到游戏中去。

 

  7),对玩具和用具的构造产生兴趣。

 

  8),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字和图形加以注意和关心。

 

  9),对与生活有关的信息、设施产生兴趣。

 

  10),通过幼儿园内外的节日活动,认识并亲近国旗。

 

法国幼儿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1)体育活动:训练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提高幼儿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的活动。(2)表达和交往活动:经常开展木偶戏表演、听讲故事、角色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习得新概念,扩大词汇,理解词义,掌握句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促使幼儿积极地与教师、同伴相互交往。(3)绘画和艺术活动: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自由探索、独立创造,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4)科学和技术活动:让幼儿在制作、创造、敲打、拼拆、修补等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德国的幼儿教育提倡: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完整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父母是教育的主人,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新西兰幼儿教育的原则

 

  1.授权,即课程使幼儿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权力。 

 

  2.全面发展,即课程要反映幼儿全面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3.家庭与社会,即家庭与社区应成为扩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4.关系,即幼儿通过与人物、地点、事情相互作用来学习。 

 

  基于以上四条原则,他们提出了课程的五个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教育目标。这五个部分健康、归宿感、贡献、交往、探索。 

 

  “健康”的目标是,儿童所处的环境要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愉快,避免伤害,保证安全。 

 

  “归宿感”的目标是,儿童与其家庭成员所处的环境应允许并支持儿童与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儿童知道在现实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习惯、事物感到适应,懂得行为好坏的适当界限。 

 

  “贡献”的目标是,使每个儿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做出的贡献都要受到尊重,不能有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的方面的歧视,另外允许儿童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鼓励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 

 

  “交往”的目标是,儿童自己的语言和符号以及其它文化的语言与符号要得到促进和保护。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能发展他们一定的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能听认自己或其它文化的故事或符号,并且让儿童发现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探求”的目标是,使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应重视儿童的游戏;使儿童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学习积极探索、思考、揄的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关于自然、思考、揄的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关于自然、社会、身体与物质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