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会来了2



提升30 %幸福感的人生战略

本篇文章摘自:商业周刊

作者:吴修辰

             中产阶级收入减少,就一定痛苦吗?从台北、台东到宜兰, 3个家庭的故事,他们突破中产阶级 意识枷锁,活出自己的新人生。

    《M 型社会》正悄悄的从日本,跨海蔓延到台湾。 对「中产阶级」来说,收入减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这是外在结构的改变,而一直活在中产阶级的阴影里。

    大前研一指出,「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宽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用钱的方式仍被『中产社会意识』拖着走,而未思考应配合自己的收入改变生活形态,因而将钱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此刻的台湾,有人闻到这股气氛,从城市到乡村,拋开传统的中产阶级社会意识,重建自己的人生战略,兴起「花小钱过快乐生活」的新运动,不再是为银行存折考量,   而是加码自己的人生存折。

 

    战略一:忠于自我过去,拋不开主流价值,不敢圆梦

    雪山隧道通车了,从台北开车到宜兰头城,只要四十分钟。

    这条路开通之后,不仅造福了宜兰的观光业,也让在光华杂志工作二十年的主编蔡文婷与先生,决定在今年八月底辞去工作,举家迁往宜兰。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特地赶在开学之前,带着两个儿子到宜兰公办森林小学「人文小学」念书。

       过去,他们夫妻的月收入超过十四万元,是台北市的标准中 产阶级家庭。但为了让孩子就读明星国小,他们住在高消费的信义区,每个月生活支出,包括孩子补习费、房租、生活费等等,一个月最基本开销十二万元。

       身为职业妇女的蔡文婷,每天一边作饭一边带孩子,常常手上拿着菜刀的时候,跟着  孩子对吼、吵架 。「每天就像过着在热锅上烧的生活,」她说,自己也很不愿意吼小孩,但工作上 的压力会不知不觉的移转在小孩身上。

       她也曾经想过,请外佣来带小孩,就可以省掉这些繁琐的事务。「但只要想到儿子成长的黄金时间如此宝贵,我竟把小孩留给外佣,自己在外赚钱,这有什么意义?」 蔡文婷问自己,小孩的成长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无价之宝,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取代。

       一年前,蔡文婷与先生到宜兰参观人文小学,但为了经济与社会的理由,迟迟不敢下决定。雪山隧道开通,加上自己写了一篇宜兰森林小学报导,再度触动她对孩子教育的决心。

    就这样,在宜兰头城,他们租了一栋四层楼的透天厝,每月房租只要一万三千元,比台北公寓便宜七千元。到了这里,除了第一个月的搬家费用、添购家庭设备花了近二十万外,蔡文婷估计,一家四口在宜兰生活费已经降到五万元,仅为以前的四成。

      现在,儿子开始撒娇,工作变自主

      在收入方面,她们在宜兰成立「A+ 工作室」,专接刊物设计、专业摄影与文字撰稿的外包案件,前两个月下来,每月收入也有十万元。也就是说,过去,他们在台北的净收入仅两万元,但现在,每月净收入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到五万元。他们不但为自己的银行存折加入更多数字,更无法以金钱计算的是,孩子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改变。

    过去,大儿子在台北上学时,为了功课神经紧绷,不喜欢与父母亲近,往往要为他念一小时的故事书,才会跟父母靠近一点。但到了宜兰森林小学一个月后,「现在哥哥反而比弟弟更黏人,更爱对父母撒娇,还会带小朋友回家玩。」蔡文婷兴奋的说,这是大儿子过去从没有的行为。

                 她坦承,「为了小孩教育搬到宜兰,其实只是我们拋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借口。」过去,       她跟先生早就想过, 有一天要找一块地方,开工作室,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却一直卡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刻板印象下,不敢踏出这一步。 蔡文婷夫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勇于突破传统中产阶级意识,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为自己的人生存折,存入孩子的未来与更多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战略二:降低物过去,年薪两百万,九点才能下班

    每天晚上十点,家住台北永和的蔡淑芬就会拿出红色收支簿,计算她今天花了多少钱。 她在两年前开始记帐,不知不觉,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在职场工作超过十五年,过去,蔡淑芬从不记帐,因为一年前,她还是个年收入超过两      百万元的升阳计算机公关经理,出门招手坐出租车,每日一杯九十元星巴克。但现在,她的年收入打七折,每日改坐公车,改喝 7-Eleven 的三十四元咖啡,幸福指数却从三○%提升至八○%,比以前更快乐。 蔡淑芬,是台湾白领的缩影之一。
    过去,她的薪水虽高,却不快乐,每天九点才下班的工作,缺乏生活品质,眼看外商逐渐撤离台湾,未来升迁机率不高,工作瓶颈浮现。「我该继续同样的工作?换一家公司?还是到中国发展?或者,转换新的工作模式?」

    有一天,她拿出一张白纸,用负面删去法一一列出工作上的「负面感觉」, 她告诉自己,高薪高压的生活不再是她的人生选项。 因此,她曾有机会转换工作,享有同样高薪,但最后,蔡淑芬将这份到手的高薪工作往外推,因为,未来恐怕得天天工作到「十一点」。

    人生做出选择,收入可能会锐减,在支出方面也要同步降低。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拾起过去从没用过的收支簿,精打细算了起来。她惊讶的发现,即使不计算食、衣、行等生活费用,家里五口人每月的基本支出竟然超过七万元,主要是三个孩子的教育费、房贷。若再加上搭出租车上下班、星巴克、保养品与衣服等,他们全家人每月总支出超过十二万元。也就是说,即使她与先生月收入超过二十二万元,但扣掉支出,净收益为十万元。现在,年薪打七折,六点半去接小孩重新检讨后,蔡淑芬逐步改变自己的作息与生活方式。她改坐公车,光是交通费,一个月就省下三千八百元;改喝 7-Eleven咖啡,每个月省下一千一百二十元;保养品、衣服只在打折时才买,光是改变消费习惯,这四项开支,每月就可省下二万四千元。

         做好一年的精算与心理准备后,去年,她正式离开外商的高薪生涯,加入朋友开设的精致公关公司担任总经理。虽然薪水打了七折,她却更快乐了。跳脱过去的工作模式, 她现在发挥自己的公关专业,与更多不同企业合作,也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去上瑜珈课程,更可以每天下午六点半接小孩放学。

    现在,蔡淑芬精算家庭收支表后发现,过去担任外商经理人时,一个月的净收入(收入 减掉支出〉为十万,现在虽然只有八万的净收入,一来一往之间每个月可储蓄金额少两万元,但现在的幸福感,却是再多的两万元,也买不到的!

 

    战略三:维系亲情过去,当科技新贵,压力影响家庭

    台东鹿野,位在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中间,在鹿鸣溪与卑南溪冲积而成的阶梯式平原上,一百坪大的三层楼透天厝座 落在龙田村,里头住的是林义隆一家人。

    林义隆,四十一岁,来自竹科,他三十八岁就当上中强光电研发部协理,是中光电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协理级主管。当时,他的计算机除了装满研发电浆电视的资料,还有一个计算退休金的Excel檔 案。他就像竹科典型的科技新贵,每天都在计算,自己没日没夜努力打拚,距离足够退休金的日子有多远。但是两年前的十二月底,他在还没存够自己设定的一千五百万元退休金之前,就决定离开中光电,带着两个小孩,来台东寻找新的人生。      

    「我过去的人生是一路快跑,下班时间从九点,到十点,再到十一点。在公司面对的是研发实验室,回到家面对的是关了灯的客厅。失去了家人与孩子,再大的报酬,又有什么意义?」                林义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这样写着。

    当时,他在中光电带领近三十人的电浆电视团队,但后来电浆电视生产线因前景不佳而被裁撤,科技泡沫化之后,整个竹科电子业陷入成长瓶颈。林义隆感受到竹科新贵的光环已 不再,取而代之的只剩下高压的生活,而且也看不到未来。


现在,月薪少七成,亲子时间充实

    有一次周末,他因为工作压力,心情不佳打了大女儿,结果大女儿赌气一星期不上学,让林义隆惊觉,他已经把工作的无形压力带到家庭生活。于是,他与曾在花旗银行工作的太太几经商量,决定搬到台东,重新寻找新生活。

    刚开始,他找了一份工作,帮当地的民宿老板打工,月薪从过去的二十万元(不包含股票)暴跌至三万六千元。月收入遽降,偶尔又碰到一些「奥客」,他心里难免犯嘀咕:「好歹我过去也是竹科高阶主管,为何要来这里受气?」一年多后,他慢慢熟悉当地环境,辞去民宿工作,八月份买了一块七分大的农田,种了二百四十株水晶杨桃, 成立「夏耘自然生     活农庄」,每天,夫妇俩拿着农具下田。

    从科技新贵变成菜鸟农夫,虽然目前经验值不够丰富,收入尚不稳定。但他计算着,一旦技术熟练后,这二百四十株水晶杨桃,一年最多产一万五千斤至两万斤杨桃,以一斤约六十元计算,一年可以卖到一百二十万元,算算每个月可以有十万元收入。同时,林家的花费也由过去的每月八万元,大幅减少到三万元。

    也就是说,过去林家的净收入高达十二万,现在,虽然收支仅勉强打平,但未来,净收入有可能提高至七万元。两者差距虽有五万元,但 这五万元,却可换得他跟子女每日多相处三小时的时光,更让他天天活在他最向往的大自然里,不用再拘泥于传统社会价值观,而是真正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观。

    从台北、台东到宜兰,台湾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革自己的意识,重建自己的人生战略。」他们努力在 M型社会,活出新价值。

 

续航能量:少赚少花,却找回幸福

    金钱 ,只能存在银行,无法写在人生存折上。在 人生存折里最重要的两项收入: 活价值观 孩子教育 ,往往是传统中产阶级观念最忽略的一环。在这三个故事中,自我价值观的满足,可以击败有形的金钱收入;尤其孩子价值观的塑造,不仅无法估计价值,孩子未来成就所创造的有形与无形收入,无疑是报酬率最高的一项投资。

    然而,这个改变,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要跳脱世俗观点,找出新生活模式,中间路途不免有所颠簸,甚至比继续过原来的生活更辛苦,但隐藏在幸福的背后,关键是家人的支持。

    林义隆敢于放弃高薪,因为他有太太与家人的无限支持。例如,今年水晶杨桃第一次收成,林义隆的杨桃受到台风的影响,只卖了七百元。现在他们在台东的生活,收支才勉强打平。     太太说,「他好担心养不活我们哦!但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快乐得不得了。」每天,她亲手    挖自己种的地瓜,带回家煮饭,两个孩子,天天走路回家。

    又如蔡文婷夫妇,刚到宜兰两个月,不免还在乡村与城市间游走,调整生活节奏。每到假日,一家四口还会开着车,越过雪山隧道,从头城来到繁华的台北信义计画区,带孩子尝尝过去常吃的都市美食。蔡文婷说,她们也是在尝试阶段,头两个月虽有好收入,但未来会如何,谁也不敢保证。「但至少,这是第一步,也是一定要踏出去的一步」。

    至于蔡淑芬,她当初要改变工作型态时,先生也曾担心收入减少,会对家庭造成影响,尤其城市的花费降幅有限。但经过一年的试行调整,她们确定支出是可以有效降低后,她才做出改变。

   「收入减少怎么办?」过去,许多人不愿面对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希望藉由努力提高收入。但M 型社会来临,个人对于收入的掌控能力逐步下降,以上三个家庭的故事,让我们发现,钱包缩水,不见得幸福会缩水,他们的幸福感至少都比以前大幅提升三○%以上。

    他们的原则只有三个:重新检视无谓的支出、好好经营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态、拋除中产阶级的偏见。

 

* 大前研一简介出生:1943 年学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经历: 1972-1995 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历任日本分公司总经理、                                        亚太地区董事长、总公司董事1996-1997 担任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现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教授、商业突破(BusinessBreakthrough )研究所大学校长,大前 &Associate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