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应答,沟通可以更圆通




    对一个心持反对意见者,讲话却有必要谦和而委婉。否则正像把盐撒入伤口,会使他已有的成见更深。

                                                                ──英国哲学家培根


    高明的沟通者,通常拥有同理心;接洽万事万物多从正面发挥,可以化敌为友。


    例如,早期的理发师训练徒弟,多要三年四个月才能「出师」。如今,一位理发师傅训练一个徒弟,经过三个月之后,就算学艺成功,可以正式上路。有一天,徒弟「初试锋芒」、为第一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还是有点长。」徒弟不知怎么回答。


    站在一旁观察的师傅,立刻笑着解释说:「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做『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分。」顾客听了,很高兴地离开了。


    徒弟为第二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还是不知怎么回答。


    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有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很亲切。」


    顾客听了,很高兴地离开了。


    徒弟为第三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一边付帐、一边笑道:「理发的时间挺长的。」徒弟没说话。


    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


    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为第四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还挺利落的!二十分钟就搞定了。」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何乐而不为?」


    顾客听了,微笑点头地离开了。


    到了理发店打烊之后,徒弟怯生生地问:「师傅,为什么您怎么说,就怎么有理?」


    师傅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不错,每件事都是一体两面,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故意在顾客面前鼓励你,有两个作用:对顾客来说,是为了讨客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好话;对你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起头难,我希望你以后就能把工作做得更漂亮!」


    徒弟听了很感动,从此更加用心学艺。几年下来,这名徒弟的技艺已非常精湛,足以独当一面了。


    我们在日常做一件极普通的小事,由于说话方式不同,所获得的效果和回报也不大相同。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在人际沟通方面,每一个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固执己见、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基于自己狭隘的经验去处理事情,势必搞得壁垒分明,争论不休,无法获得圆满的结果。


    禅宗公案里有一则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有两个小和尚,平常就爱抬杠。有一天,两人又为了一点小事争论起来,越说越大声,最后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第一个小和尚气冲冲地跑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很有耐心地听完小和尚的诉说,淡淡地说:「你是对的。」有师父这句话,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回房去了。


    不久,第二个小和尚也气冲冲地跑去找师父评理。师父也很有耐心听完他的说明,照样淡淡地说:「你是对的。」第二个小和尚也高兴地回房去。


    这时,一直在旁服侍的第三个小和尚忍不住开口说:「师父,您平常教导我们待人要诚实,万万不可做违心之论,可是,我刚才亲耳听见您跟两位意见不同、有争执的师弟都说『你是对的。』恕我冒犯,您这样说,岂不是一种违心之论吗?」


    师父对第三个小和尚的质疑,不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说:「你是对的。」第三个小和尚入门较久,也比较有慧根,听师父这么说,立刻开悟,连忙跪谢师父的当头棒喝。


    原来这位师父的意思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我是对的」,所以才会固执己见,毫不相让。假如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想法颠倒过来,改为秉持「你是对的」的态度,争执必定减少,彼此的摩擦也较容易解决。


   一般企业里,业务与生产部门经常因为立场不同而冲突不断,聪明的老板会定时将两部门主管对调,这么一来,情况就好多了。


    解决争端,用同理心应答,可以让沟通更圆通!


【沟通小秘诀】

    每个人的生长背景、理念不一,未深入了解对方的难局、困境、限制,就随意为对方定罪,有欠圆通。


    用同理心处世,凡事从正面思考,将可以化敌为友、广缘善缘。


    经常听为人父母的朋友说:「我以前都能搭公交车上学,为什么我的孩子非要家长接送不可?」


    也常常听当主管的朋友说:「以前当我是职场一员小兵的时候,每天都能工作八个小时,为了赶着交货,也肯加班到天亮。由于我的负责尽职,才被提拔做到总经理。为什么现今的员工都做不到?」


    其实,这样轻易将我们的「特性」投射给别人,是不对的。这叫做「自我投射」,也叫做「自以为是」。在沟通的领域中,是一项大忌!因为每个人的生长背景、思想理念不一,没有深入了解对方的难局、困境、限制,就随意为对方定罪,根本不懂沟通。缺乏同理心的作为,处理事情就是欠圆通!


    很多时候,沟通的中断或不成功,往往是因为我们太过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只想要别人的理解,却没想过,应该也要学着去理解别人。


    南非哲人艾瑟瑞吉说:「经理人必须具备乐群的个性,孤僻的行径是要不得的。」


    沟通,越能够使用同理心,越能够广结善缘。想成为善于沟通的人,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说话技巧。


    俗话说:「三个屠夫谈猪,三个文人谈书。」如果肯多了解每一种行业的特性、每一种类型人物的喜好,就比较能够运用同理心去进行沟通。打个比方,当你和屠夫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谈肉;和西点面包店主人在一起时,就谈面包;和他们两人在一块儿的时候,谈三明治。


    这就是沟通的最高哲学。


 


摄于河北·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