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

 

. 三大学派: 精神分析说、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

. 人本心理学 : 爱、创造力、自我、成长、有机体、基本需求的满足、自我实现、高层价值、存在、锐变、自发性、游戏、幽默、情感、自我超越、自主性、责任、意义、超越经验、高峰经验、勇气

. 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邪恶和神经症是环境造成的。

. 互助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基本原动力

. 最紧密且直接的经验,是知识之根基,且经验是必要而无法替代的 .

 

 

壹。生存的需求(Existence) 

 一、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對食物、饮水、衣服、房屋、交通工具、氧氣、休闲、睡眠、性生活、运动、医药和從緊張中解放出來的需求 ; 免於飢渴、病痛及身體上之不適

      A. 匮乏状况:饥饿、口渴、性挫折、紧张、疲倦、疾病、无安居之所

      B. 实现状况:放松、解除紧张、感官享乐经验、身体上的幸福感、舒适

             

 二、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 工作、储蓄、技能、环境卫生、个人安全、生活安定、司法公正、社会和谐、国家安全、世界和平

     . 安全感的需求:感覺安全、掌握環境、免除危險

     . 對安全、舒適、祥和和免於恐懼的自由的需求

     a. 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

     b. 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

     c. 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A. 匮乏状况:不安全、失落感、恐惧、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B. 实现状况:安全、精神上的平衡、泰然自若、安静的心

 

贰.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求(Relatedness)

 三、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 相屬感及愛的需求:與他人之親和、被接納、相互隸屬感

     . 對歸屬、親近、愛與被愛的需求

     . 夫妇之情、亲子之情、朋友之情、亲戚之情、邻居之情、同事之情、团体之情、社会服务、国家认同

    1. 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

    2. 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

    3. 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

    4. 心理健康的人,更有独立性,他们在必要时会“我行我素”,是有高度“心理自由”的人。

      A. 匮乏状况:羞却(自我意识)、没有人要的感觉、无价值感、空虚、孤独、寂寞、不统整感

      B. 实现状况:自由流露情感、统整感、温馨感、一起成长感、住入新的生命与力量感

 

叁。成长的需求(Growth)

 

 四、尊重需求: 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 尋求成就、展現能力、獲得讚美及認可

               . 對信心、價值感和勝任能力的需求, 自尊並獲得他人的尊敬與讚美

               . 自我接纳、自爱、自我尊重

               . 名誉、成就、自尊心、自信心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1. 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

     2. 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A. 匮乏状况:无法胜任感、消极悲观、自卑感

      B. 实现状况:信心、精干、自尊自重、自我扩展

 

  五. 求知的需要:  認識、理解 、探索和新奇的需求

      . 知识、讯息、沟通、信仰

      1.分析的需要,就是把事物分成部分、找出最基本的成分的需要;

      2.实验的需要,改变条件以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3.其他需要,为了把事件挑出次序而建立一种系统的愿望。   

 

  六. 美的需要:對稱、秩序、美

      . 欣赏自然、欣赏艺术、欣赏音乐、欣赏文学

     1. 美的需要包括对次序、对称和闭合(为结构破损的情景填补裂痕的愿望)的需要

     2. 解除未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紧张的需要

     3. 为了事件建立 结构(分类及系统化的知识)的需要。

 

 七、自我实现需求 : 發現自我完美及實現個人潛能,並擁有有意義目標的需求

      . 接纳自己、独立自主、自由自在、表现个性、工作效率、担负责任、创造活动、嗜好娱乐、掌握现在

      A. 匮乏状况:疏离、形而上疾病、生命缺乏意义感、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生活、狭隘的生活范围

      B. 实现状况:高峰经验、存在价值、实现潜能、献身于愉快且有价值的工作、创造性的生活、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1. 指通过自己的努力,人类潜能的发展、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2. 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实现个人潜能的

    3.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但抱持“完美主义”,乃是人类不快乐的重要根源。

    4. 实现价值,就是实现生命力。人,有生命力,才会快乐。 商人与企业家的差别,就在价值观,以及价值观背后对于原始需求的提升。

    5. 生活的真正成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高级需要的满足,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

    6. 高级需要满足能引起更加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那些生活在自我实现水平上的人,事实上也是最博爱并在个人特质上发展最充分的人。

   

    7. “存在价值” 应有圆神知觉(unitive perception), 而“谷底经验” 即宗教悟性,承认绝望可能才是生命的转机,而不全是理想化的“正向心理学”。

    8. 存在价值是生命的终极价值,也是真人、至人、或凡人处于高峰经验时的自我特徵。

       存在价值包含: 美、完美统整、独特、公正、善、真、生气蓬勃、纯朴、自在、欢乐、自足、丰盈

   9. 所有的事物本身就是目的,我不需要再为预备未来而浪费现在的一分一秒,我也不须为了未来的目的而以各种手段汲汲营营地过活。

   10. 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个体自身素质的发挥。“人格三要素”是智慧力量、道德力量与意志力量。

   11. 有机体充分发展潜能,以维护或增益自身的天生倾向。

   12. 自我实现了的人具有:

     a.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b.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c.行为的自然流露                      d.以问题为中心

     e.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        f.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g.欣赏的时时常新                      h.神秘体验:海洋感情

     i.社会感情                            j.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k.民主的性格结构                    l.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m.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n.创造力

     o.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13. 对于自我实现型员工来说,重要的工作目标是:

       a、成为工作的主要推动者;             b、有自决权;

       c、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               d、能够全程参与某项计划(从计划、执行到完成);

       e、对成功有所期待;                   f、喜欢或至少乐意担负责任,尤其对自己的责任;

       g、主动而不是被动;                   h、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东西;

       i、体验自己作主的自我;               j、体验自主性;

       k、体验自发性;                       l、体验独立性;

       m、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

   14. 存在价值 / 形而上疾病

       真 / 不信任、冷嘲热讽、怀疑主义      善 / 憎恨、排斥、极端利己、虚无主义、犬儒主义

       美 / 鄙俗、焦虑不安、枯燥乏味、疲累  统整 / 割裂、内在世界四分五裂

       超越对立性 / 二分对立思考、低合协力     生气蓬勃 / 丧失情感、厌倦人生、经验一片空虚

       独特性 / 丧失自我与个性                 完善 / 气馁、绝望

       完成  / 一事无成、不再奋斗与因应        公正 / 不信任、无法律秩序

       秩序 /  不安全、无法预测                纯真 / 过于复杂、混乱、迷惘

       丰盈、整体、广大 / 忧豫、丧失兴趣       欢乐 / 艰辛、不幽默

       圆融自足 /  推卸责任                    意义 / 诅丧、缺乏意义

 

  八。靈性需求 :

      1.  超越個人需求協助他人達到自我實現的機會的需求。

      2.  追求的是利他和自我超越的生活目標。

      3.  超越對宇宙認同的心靈需求

      4.  親子、神祕、廣大、美感、自然、創造性時刻、治療中或知性的頓悟、極度興奮、與運動成就等體驗中的B-Cognition;而這種高度喜悅與實現的時刻,便是「高峰經驗」。

      5.  饱学、健康是激发巅峰体验的条件,而奇妙的巅峰体验又是“成就动机“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