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杰出女性在公众场合崭露才华之后,
仍无法摆脱「赖皮装可爱」的习性。
抢锋头时跑第一;作苦力就找男人替。
若这些积习难改,两性平权永远只是口号而已。
从学校毕业之后,在一家外商公司工作超过十年,某天突然接到一通可能改变一生的电话。
来自专门为大型企业招募高级主管的顾问公司,邀请她跳槽到另一个她完全不熟悉的本地产业,担任协理。
「他们为什么看上我?」面对这个完全不在生涯规划之内的意外消息,她满腹的疑问。
「你的学历、经历背景都很完备,而且工作绩效也是有目共睹。」负责人力资源中介的顾问公司经理细心地为她解释,最后终于说明另一个很关键的条件:「还有啦!他们指定要找个女性。」
「女性?」她有点吃惊。难道,女性经理人在职场上有某些特定条件的优势吗?
她想,传统的印象里,不过就是女性比较细心、乐在沟通吧!
经过两次面谈,她选择了新的工作生涯。并且,在三年之内像坐电梯那般扶摇直上,升迁到总经理的位置。
「栽培一位女性接班人,是我的心愿。」
原先的总经理语重心长地对她告白:「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超越我的成就!」
起初,她真的听不懂这句话里的玄机。
直到正式上任之后,她辗转从公司几位元老口中得知,前任总经理自认雄才大略,对其他男性管理人员的表现都不以为然,对女性的看法就大不一样。这是什么升迁的逻辑,她实在搞不懂。
但是,她的工作哲学一向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坐上这个位置,就没有退缩的理由,她全力以赴的结果,创下不错的成绩。
很多女性升迁为主管,仍和「妇女保障名额」观念脱不了关系
在工作上表现优秀的女性的确愈来愈多,但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地区、哪个行业作统计,整体而言,女性担任主管的比例依然很低。
站在中立的观点来看,的确为这些表现优秀但还没有获得升迁机会的女性觉得委屈。
但是,那些崭露头角的女性,也不必洋洋得意。
不能否认的是,即便时代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女性之所以升迁到主管的位置,还是和传统的「妇女保障名额」观念脱不了关系。
这对女性依然是污辱,只不过带了恭维式的色彩,让当事人的女性和局外人,都误以为这就是对女性的尊重。如果,考虑升迁的因素不只是绩效,还包括性别,被升迁的女性当然不用觉得太高兴。
在政坛上搭配竞选的组合,多半是性别上的考虑。否则,要轮到女性当副元首恐怕还要多等几年。
在政府机关和企业界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为了突显男女共治的平等形象,才特别考虑由女性担任某些重要的职务。
很多单位作演示文稿时,会特别强调女性主管的人数,来做为「人性管理」的证据。
我能体会这是两性进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太过于强调数字不免让人觉得矫情。
很多杰出女性崭露才华后,仍无法摆脱「赖皮装可爱」的习性
为什么由女性来担任要职,显得困难重重?除了传统大男人主义的作祟之外,女性本身该有什么省思?
管理层面有障碍,女性心态也有瓶颈。
很多杰出女性在公众场合崭露才华之后,仍无法摆脱「赖皮装可爱」的习性。抢锋头时跑第一;
作苦力就找男人替。这里所谓的苦力,并非真正粗重的工作,而是细琐到女人自己都不想去做的工作。
我们常在办公室听到来自女性主管高八度的声音,叫着:「拜托啦!你就帮帮忙嘛!」转头看过去,也只不过是拿张传真或影印东西这种事情而已。
「女人总是为难女人!」这个说法,不仅在感情世界里可印证,在职场上也有迹可寻。女性比较少愿意主动提拔女性,这是很细微的人性,没人愿意承认,但是从历次调查的数字中,都可以看见这个现象。
提供这些事例,给两性一个深层的省思: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不要只是因为性别因素而已。
因为性别差异而得到一个职务或失去一项工作,都是很悲哀的事。
女权高张,其实我们离女男平等的境界还有一点远。男人有男人的毛病;
女人有女人的问题。若积习难改,两性平权永远只是口号而已。
不过大家也不要太失望,女男平等进化的过程虽然缓慢,但依然值得期待。
普遍来说,在媒体、创意、时尚、出版……等行业中,女性出头天的比例很高。
一方面是因为适合在这些领域发挥的女性,的确有很亮眼的成绩;
另一面是因为这些行业算是社会观念的先驱者,领先带动风潮。
用这个标准来检验爱情,说起来有点残酷。有些男人懒得说明理想伴侣的条件,开玩笑地简单带过:「只要是女的就行!」我要提醒天下女性,在这个时候也一样,千万不要只是因为妳是女生,就和这种男人谈论婚嫁。两性间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从尊重一个独立的人格起始的,还没正式开始合作就先冠上性别的卷标,女性的弱势将很难平反。
『摘录自吴若权最新作品《鳗鱼的愿望》』
【爱的觉醒】
既勇敢、又温柔,是现代女性的成功特质。
但是当女性开始有机会踩着高跟鞋平步青云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与分寸,并且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