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here

Nowhere    王文华


不做上班族后,还是常被问到:「你现在在哪里?」

这句话问的是:「你现在在哪一家公司?」你一定也被问过这个问题。业界的会议、朋友的party、路上的巧遇、跑去插花的KTV,你坐下来,背后有人拍你的肩……「啊,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哇你越来越年轻了……(这些没营养的场面话讲完后……)


「那你现在在哪里?」

当你真的讲出公司名称,从他皱起的眉头和迟了一秒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根本没听过,但礼貌上他还是要夸张地惊呼:「哇,好公司好公司,恭喜恭喜!」

有一阵子我生病住院,在社交场合别人问我同样问题。「啊,王先生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您现在在哪里?」

「我在台大医院。」

「哇,好医院好医院,您是名医,恭喜恭喜!」

这种陌生人也就罢了。很久不见的朋友,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你健不健康、快不快乐、恋爱了没有、家人好不好,也是问你在哪一家公司。

我们真的在乎别人在哪儿工作吗?当然不。你老实说,你每天拿到的名片,是不是一半都扔了?我们会问,因为这是判断对方好不好、有没有价值最简单的方式。我们假设:如果对方在大公司、有好头衔、地址在信义区、公司有自己的 E-mail地址、名片上有合乎文法的英文翻译,那他一定春风得意。如果他在 小公司、头衔乍听之下不知道在做什么、地址在巷子里、用的是


HiNet的个人E-mail、名片的英文是中文的音译,
那他一定有问题!

如果你问他在哪里,而他的答案是「休息」、「整理」、「充电」、「沉淀」,我的妈呀!我们立刻露出同情的眼光,然后假装手机响了要离开现场。第二天再跟别人八卦他被炒鱿鱼的原因,结论通常是他的态度有问题。他当然不愿被看扁,只好成立工作室。虽然只有自己一名员工,也得叫某某国际集团。名 片上的头衔是「执行长」,虽然他也要负责清理鱼缸。

我们会这样势利,因为社会一向以「学校」和「公司」来评断一个人的成败。从小到大,名校的不自觉地抬头挺胸,外商公司的递名片时比较神勇。我们对好卷标的人比较客气,对坏卷标的人立刻存疑。

小时候辛辛苦苦地念书,不就是为了求一个好卷标,图社会给我们善意的偏见?我们挤建中、台大,因为有了这些招牌,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寄生在里面,什么事都不做,坐享这些名牌免费赠送的好感。我们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的想法或个性,但仍被大家公认为社会精英。我们虽然从来没走过伸展台,其实一样是在靠外表吃饭。

进了社会更是如此。社会认人,不看个人,而看个人隶属的族群。你个人究竟是怎样不重要,因为也没人有时间搞清楚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别人给你的评价,在于你的「血统」和「家世」,在于你的公司。你拿到一张名片,还没跟对方讲半句话,已经有了结论:名片横写的优于直写的、用阿拉伯数字写电话的优于用国字的、上市上柜优于中小企业、外商优于本土。那些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没带名片」的人,除非她是林志玲,否则你不会觉得他神秘有趣,只会怀疑他失业心虚。

用学校和公司来判断人,你只能判断他的脑,不能判断他的心。能进名校好公司的,当然是聪明人。但我们都在名校好公司中见过坏人。而且聪明的坏人,比笨的坏人更可怕。况且有了名校好公司的招牌,做起坏事来更为容易。

话说回来,需要藉由名片来认识彼此的关系,大概也不是海誓山盟的爱情。所以人的好坏不重要,只要双方能够履行权利义务就好。于是社会上大部分关系,都是权利与义务、名片与名片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心与心的关系。 我跟你热络,是因为你的名片上印着某某公司的总经理。而不是因为你是王文华,你有你独特的个性。

今年年初,我猛然发现:我的生活充满了名片与名片的关系。

去年,我还是MTV电视台的董事总经理, E-mail和手机像动物园一样拥挤,我因此变得狗眼看人低。公司电话响, 请秘书过滤。手机响,如果对方没有先报出公司名称,我会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他是谁。假设,当初若是林志玲打给我:「王先生你好,我是林志玲。」我会极度冷漠。直到她说出:「我是凯渥名模林志玲。」我才会:「啊,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见好久不见……『那你现在在哪里』?」

今年年初,我辞去工作。当我不再有那张名片时,E-mail和手机变得像殡仪馆一样死寂。我坐下,一个个检查手机中的名字,发现其中一半不会再和我联络了。而我在公司的继任者,同时间想必增



加了很多新朋友。当过主管的人都知道:就任新职时门口摆满美丽的鲜花,卸甲归田后门口只剩下扭曲的八卦。

当我失去名片时,我的世界缩水了二分之一。也就是说我有二分之一的人生,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做某个角色的代理人。

做代理人本身没什么不好。赚钱养家,光明正大。每个人都有角色要扮演,成人生活就是如此。但关键是:当我们卸下角色之后,还有没有一个真正的自己,在一旁热身已久,可以立刻上场做救援 投手?而当我们做自己时,还有没有真正的朋友,可以在烈日的球场,声嘶力竭地替我们加油?

我自己是在不上班后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瞒你说,我的救援投手还没ready ,我的拉拉队大多缺席。这不能怪社会冷漠,只能怪自己粗心。十年的职场生涯,我专注于做好公司给我的角色,全心全意让名片发光发热。却没有认真做好自己,展现「王文华」这个人的人性。我有很多老板同事下属客户,但朋友和情人却屈指可数。

不上班的这大半年,我改过自新,让自己和别人知道:我只是我,不再代表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过去,我沾史丹佛、华尔街、迪士尼、 MTV 的光,也鼓励别人藉由这些名牌来认识我。现在,我必
须加倍努力,纯粹用自己的生活和作品来和世界交心。对老板同事下属客户来说,我的价值因此减少。对亲朋好友来说,我的人性突然增加。我是我,宝贝,好或坏,就是这样。我没办法再用名片的苹果光,让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内心的百宝箱,让自己更坚强。

You are  back!」七月时,一位朋友在Messenger上这样对我说。我才猛然省悟到:真正的自己,竟然已经失踪了这么久。

老朋友会说「You are  back」,但新朋友还是会问「你在哪里?」碰到这个老问题,现在我的回答是:「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