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胸有成竹″的来历吗 ?!
竹四季常青、有节、空心。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所谓“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
那么你知道“胸有成竹“的来历吗?!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苏轼《绿竹筠》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宗元《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韩翊《秋斋》
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李苦禅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李峤《竹窗闻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白居易《画竹歌》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孟浩然《夏日南亭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刘孝生
竹生荒野外,稍云耸自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换真心。
宋.苏轼《霜筠亭》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齐.谢《眺咏竹》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梁.刘孝先《竹》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唐.令狐楚《郡斋左偏栽竹》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唐.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