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儿童早期阅读的五大差异

 



  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从阅读中识字,从阅读中增长见识,开发智力 中国孩子应该增加泛读,只会背诵几首儿歌和唐诗是远远不够的。

  一开始,孩子可能对阅读没有什么兴趣,父母就应该与孩子一起朗读故事或散文,潜移默化地教他们识字并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大部份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这使阅读变得很容易。而且,通过亲子阅读,更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过,父母要留意挑选一些有意义的、适合孩子程度、有插图的以及印刷清晰的书本。

  识字有很多不同的阶段,分不同的层次,包括:辨认、朗读、书写、应用、默写(记忆)。我们觉得,刚开始时,最好只重视前两个阶段。能认能读,就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就能应用在说话中,长大以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应用到写作中了。

  孩子刚开始识字时,甚至一直到上小学前,父母都应该尽量避免要求孩子大量抄写汉字,因为枯燥的写字过程会摧毁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不能真正吸引他们读书的兴趣。同时由于孩子手的功能还没发育成熟,早早握笔未必能正确握住,从而书写,久而久之,孩子厌倦了,对识字和阅读都失去了兴趣。可以说,写字应该是上小学后的事。因此,在孩子初期识字时,父母不必要求孩子写字。

  识字是需要不断重复的,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为了学认字而认字。不认识也不要勉强,更不要埋怨孩子笨。根据我们的经验,不要给孩子规定每天要认多少个字。孩子完全是在不经意中,或者说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认识字的。当然,每个人的识字及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字词的数量及速度也不相同,父母不要经常将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只会增加孩子思想上的压力。

  阅读还有精读和泛读的区别。一般说来,父母教孩子读书,最好让他泛读,特别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书本的幼儿。也就是说,凡是他能听懂的故事,就讲给他听,念给他听,使孩子知识广博,渐渐地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上学老师讲到这个问题,或是在别的书上看到这个东西,他就会有印象,就会有认同感,就会认真去听,甚至去钻研。

  对于这一点,多父母可能忽视了,认为只要读几篇名著就行了。这是一种误解。这往往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有专家对中外儿童阅读上的区别作了专门研究。

  前美国阅读委员会主席安德森来我国湖北武汉讲学,作了题为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主流的报告。在报告中,安德森着重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儿童早期阅读的五大区别。

  安德森是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学家之一,是分享阅读的系统研究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汉语言儿童阅读的教育研究,对中国儿童语言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安德森指出的五大区别是:

  (1)大一统与因材施教
  安德森说,中国儿童通常是同一个年级使用同一种读本,难分个体差异;而美国等西方国家讲究因材施教,比如说按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的阅读量也不同。

  (2)中美儿童年阅读量相差5
  中美儿童实际的阅读量相差很大。拿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为3万字,而中国儿童则为0.49万字,不到前者的1/6

  (3)阅读时间有差距
  美国孩子总是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但他们的父母并不排斥他们看电视;多中国孩子有时间看电视,但不能保证阅读时间。

  (4)课堂纪律好与坏
  安德森说,课堂纪律中国孩子更好,但阅读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5)精读与泛读
  中国儿童的精读量非常大,讲究熟读读本,字、词、篇、章反复训练,达到精熟;而美国儿童则是泛读量大,似乎更讲究读书的量。

  从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阅读的区别,可以看出,中国儿童阅读范围不够广泛。从中我们对照了一下南南的成长过程,发现,她的阅读量可以说是比较大的,而且主要是泛读,就是后面将要讲到的念书,这也使她思维更开阔,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也就使她后来能够比较聪明。有了泛读作基础,后来到了中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她精读了课本上古今中外多重要名著名篇,使她两样都有了。同时,少儿老师在第一学年也要求他们泛读,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是后话。